只是更新一下我最新的稳定性测试。我现在在我的5800x B550-F上,使用1801 bios,达到了以下状态:
核心
曲线偏移 w/pbo +0,缩放 x2.
0 (性能 #3/4)
-15
1 (性能 #4/5)
-15
2 (perf #5/6)
-10
3 (perf #1/1)
10
4 (perf #7/8)
-30
5 (perf #6/7)
-20
6 (perf #1/2)
3
7 (perf #2/3)
-5
上述曲线在 +200 的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缩放器为 x1,同时 p95 和 testmem5 在单核上运行。与我之前的设置相比,在使用 Testmem5 测试 +200 后,我不得不为核心 5 和 6 增加一点电压。此外,核心 7 在 -10 时并不稳定。我不知道核心 5 和 6 在这些 p95 设置下是否 100% 稳定,但我发现 Testmem5 的时钟频率高于我一直使用的 p95 设置,因为它消耗的功率更少。似乎值得同时测试这两者。在这个曲线设置下,TM5 在大多数核心上保持 ~4900 MHz。考虑到这一点,我将 +200 降回到 +0。这对我迄今为止运行的基准测试没有明显的影响,我对一切保持稳定的信心更强了。我还将缩放器提高到 x2,因为这似乎是这个 BIOS 的默认设置,但我仍然不确定这个设置对我的配置是否有任何影响。我的结论是,AMD 已经将这些东西调校得相当接近出厂极限。因此,尝试增加更高的时钟几乎没有什么收益。增加一些曲线偏移有助于多核负载,但差异并不大,而且在这样做时很难正确测试稳定性。
总之,在设置曲线偏移时要小心,甚至仅仅添加 pbo 提升覆盖,因为很难在所有可能的时钟下单独测试每个核心的稳定性。
One last hurrah for bios 3003 before i update to a bios with AMD AM4 AGESA V2 PI 1.2.0.0 and support for Nvidia smart access memory.
Cold air benching with EK custom waterloop+TechN Zen3 waterblock Curve optimizer = -30 allcore Stable in everything i throw at it, and no WHEA errors.Cinebench r23 multithread = 32229 points Cinebench r23 singlethread = 1729 points Cinebench r20 multithread = 12441 points Cinebench r20 singlethread = 674 points Cinebench r15 multithread = 5404 points Cinebench r15 multithread = 288 points
CPU-Z validator @ https://valid.x86.fr/dl125q
Some Asus realbench +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numbers @ https://www.passmark.com/baselines/V10/display.php?id=135921464997 (This machine is ranked #36 out of 156355 results globally)
View attachment 185205
https://www.passmark.com/products/performancetest/index.php
Geekbench 4 @ https://browser.geekbench.com/v4/cpu/16005550 Singlethread = 8215 points Multithread = 74733 pointsGeekbench5 @ https://browser.geekbench.com/v5/cpu/6050938
Singlethread = 1844 points Multithread = 20054 points Some heavy IBT high+very high and Y-Cruncher numbers:
Did also run a full sweep of all 3dmarks, but i will post that in one other thread
[2021/01/20 16:26:21] Ai Overclock Tuner [Manual] BCLK Frequency [100.0000] Memory Frequency [DDR4-3800MHz] FCLK Frequency [1900MHz] Core Performance Boost [Enabled] CPU Core Ratio [Auto] Core VID [Auto] CCX0 Ratio [Auto] CCX0 Ratio [Auto] TPU [Keep Current Settings] Performance Bias [Auto] PBO Fmax Enhancer [Aut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Manual] PPT Limit [300] TDC Limit [235] EDC Limit [245]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Manual] Customized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4X] Max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 [50] Platform Thermal Throttle Limit [Auto] DRAM CAS# Latency [14] Trcdrd [15] Trcdwr [8] DRAM RAS# PRE Time [12] DRAM RAS# ACT Time [24] Trc [36] TrrdS [4] TrrdL [4] Tfaw [16] TwtrS [4] TwtrL [10] Twr [12] Trcpage [Auto] TrdrdScl [2] TwrwrScl [2] Trfc [252] Trfc2 [187] Trfc4 [115] Tcwl [14] Trtp [6] Trdwr [9] Twrrd [2] TwrwrSc [1] TwrwrSd [6] TwrwrDd [6] TrdrdSc [1] TrdrdSd [5] TrdrdDd [5] Tcke [Auto] ProcODT [40 ohm] Cmd2T [1T] Gear Down Mode [Enabled] Power Down Enable [Disabled] RttNom [RZQ/7] RttWr [RZQ/3] RttPark [RZQ/1] MemAddrCmdSetup [Auto] MemCsOdtSetup [Auto] MemCkeSetup [Auto] MemCadBusClkDrvStren [24.0 Ohm] MemCadBusAddrCmdDrvStren [20.0 Ohm] MemCadBusCsOdtDrvStren [24.0 Ohm] MemCadBusCkeDrvStren [24.0 Ohm] Mem Over Clock Fail Count [Auto] Voltage Monitor [Die Sense] CPU Load-line Calibration [Level 3] CPU Current Capability [140%] CPU VRM Switching Frequency [Manual] Fixed CPU VRM Switching Frequency(KHz) [500] CPU Power Duty Control [T.Probe] CPU Power Phase Control [Extreme] CPU Power Thermal Control [120] VDDSOC Load-line Calibration [Level 3] VDDSOC Switching Frequency [Auto] VDDSOC Phase Control [Extreme] DRAM Current Capability [130%] DRAM Power Phase Control [Extreme] DRAM Switching Frequency [Auto] CPU Core Current Telemetry [Auto] CPU SOC Current Telemetry [Auto] Force OC Mode Disable [Disabled] SB Clock Spread Spectrum [Auto] VTTDDR Voltage [Auto] VPP_MEM Voltage [Auto] DRAM CTRL REF Voltage on CHA [Auto] DRAM CTRL REF Voltage on CHB [Auto] VDDP Voltage [Auto] 1.8V Standby Voltage [Auto] CPU 3.3v AUX [Auto] 1.2V SB Voltage [Auto] DRAM R1 Tune [Auto] DRAM R2 Tune [Auto] DRAM R3 Tune [Auto] DRAM R4 Tune [Auto] PCIE Tune R1 [Auto] PCIE Tune R2 [Auto] PCIE Tune R3 [Auto] PLL Tune R1 [Auto] PLL reference voltage [Auto] T Offset [Auto] Sense MI Skew [Auto] Sense MI Offset [Auto] Promontory presence [Auto] Clock Amplitude [Auto] CPU Core Voltage [Offset mode] - Offset Mode Sign [+] - CPU Core Voltage Offset [0.01250] CPU SOC Voltage [Manual] - VDDSOC Voltage Override [1.11875] DRAM Voltage [1.54500] VDDG CCD Voltage Control [0.890] VDDG IOD Voltage Control [Auto] CLDO VDDP voltage [0.880] 1.00V SB Voltage [Auto] 1.8V PLL Voltage [Auto] TPM Device Selection [Discrete TPM] Erase fTPM NV for factory reset [Enabled] PSS Support [Enabled] PPC Adjustment [PState 0] NX Mode [Enabled] SVM Mode [Disabled] SMT Mode [Auto] Core Leveling Mode [Automatic mode] CCD Control [Auto] SATA Port Enable [Enabled] SATA Mode [AHCI] NVMe RAID mode [Disabled] SMART Self Test [En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D Audio Controller [Enabled] PCIEX16_1 Bandwidth Bifurcation configuration [Auto Mode] PCIEX16_2 Bandwidth Bifurcation configuration [Auto Mode] When system is in working state [All On] Q-Code LED Function [POST Code Only] When system is in sleep, hibernate or soft off states [All On] Realtek 2.5G LAN Controller [Enabled] Realtek PXE OPROM [Disabled] Intel LAN Controller [Enabled] Intel LAN OPROM [Disabled] ASM1074 Controller [Enabled] Wi-Fi 6 (802.11ax) Controller [Disabled] Bluetooth Controller [Enabled] USB power delivery in Soft Off state (S5) [Enabled] PCIEX16_1 Mode [Auto] PCIEX16_2 Mode [Auto] PCIEX1 Mode [Auto] PCIEX16_3 Mode [Auto] M.2_1 Link Mode [Auto] M.2_2 Link Mode [Auto] SB Link Mode [Auto] ErP Ready [Disabled] Restore AC Power Loss [Power Off] Power On By PCI-E [Disabled] Power On By RTC [Disabled] Above 4G Decoding [Enabled] Re-Size BAR Support [Auto] SR-IOV Support [Disabled] Legacy USB Support [Enabled] XHCI Hand-off [Enabled] Corsair Voyager GTX 0 [Auto] USB Device Enable [Enabled] U32G2_2 [Enabled] U32G2_3 [Enabled] U32G2_4 [Enabled] U32G1_10 [Enabled] U32G1_11 [Enabled] USB12 [Enabled] USB13 [Enabled] U32G2_7 [Enabled] U32G2_8 [Enabled] U32G2_C9 [Enabled] Network Stack [Disabled] Device [SATA6G_7: Samsung SSD 850 PRO 1TB] CPU Temperature [Monitor] CPU Package Temperature [Monitor] MotherBoard Temperature [Monitor] VRM Temperature [Monitor] T_Sensor Temperature [Monitor] Water In T Sensor Temperature [Monitor] Water Out T Sensor Temperature [Monitor] CPU Fan Speed [Monitor] CPU Optional Fan Speed [Monitor] Chassis Fan 1 Speed [Monitor] Chassis Fan 2 Speed [Monitor] Chassis Fan 3 Speed [Monitor] High Amp Fan Speed [Monitor] W_PUMP+ Speed [Monitor] AIO PUMP Speed [Monitor] PCH Fan Speed [Monitor] Flow Rate [Monitor] CPU Core Voltage [Monitor] 3.3V Voltage [Monitor] 5V Voltage [Monitor] 12V Voltage [Monitor] CPU Fan Q-Fan Control [Auto] CPU Fan Step Up [2.1 sec] CPU Fan Step Down [0 sec] CPU Fan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PU Fan Profile [Manual] CPU Fan Upper Temperature [70] CPU Fan Max. Duty Cycle (%) [100] CPU Fan Middle Temperature [50] CPU Fan Middle Duty Cycle (%) [50] CPU Fan Lower Temperature [30] CPU Fan Min Duty Cycle (%) [40] Chassis Fan 1 Q-Fan Control [Auto] Chassis Fan 1 Q-Fan Source [CPU] Chassis Fan 1 Step Up [0 sec] Chassis Fan 1 Step Down [0 sec] Chassis Fan 1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hassis Fan 1 Profile [Manual] Chassis Fan 1 Upper Temperature [70] Chassis Fan 1 Max.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1 Middle Temperature [50] Chassis Fan 1 Middle Duty Cycle (%) [65] Chassis Fan 1 Lower Temperature [20] Chassis Fan 1 Min Duty Cycle (%) [60] Chassis Fan 2 Q-Fan Control [Auto] Chassis Fan 2 Q-Fan Source [CPU] Chassis Fan 2 Step Up [0 sec] Chassis Fan 2 Step Down [0 sec] Chassis Fan 2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hassis Fan 2 Profile [Manual] Chassis Fan 2 Upper Temperature [65] Chassis Fan 2 Max.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2 Middle Temperature [45] Chassis Fan 2 Middle Duty Cycle (%) [60] Chassis Fan 2 Lower Temperature [40] Chassis Fan 2 Min Duty Cycle (%) [60] Chassis Fan 3 Q-Fan Control [Auto] Chassis Fan 3 Q-Fan Source [CPU] Chassis Fan 3 Step Up [0 sec] Chassis Fan 3 Step Down [0 sec] Chassis Fan 3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hassis Fan 3 Profile [Manual] Chassis Fan 3 Upper Temperature [70] Chassis Fan 3 Max.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3 Middle Temperature [45] Chassis Fan 3 Middle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3 Lower Temperature [40] Chassis Fan 3 Min Duty Cycle (%) [100] High Amp Fan Q-Fan Control [Auto] High Amp Fan Q-Fan Source [CPU] High Amp Fan Step Up [0 sec] High Amp Fan Step Down [0 sec] High Amp Fan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High Amp Fan Profile [Manual] High Amp Fan Upper Temperature [70] High Amp Fan Max. Duty Cycle (%) [100] High Amp Fan Middle Temperature [45] High Amp Fan Middle Duty Cycle (%) [70] High Amp Fan Lower Temperature [30] High Amp Fan Min Duty Cycle (%) [60] Water Pump+ Q-Fan Control [Auto] Water Pump+ Q-Fan Source [CPU] Water Pump+ Upper Temperature [70] Water Pump+ Max. Duty Cycle (%) [100] Water Pump+ Middle Temperature [50] Water Pump+ Middle Duty Cycle (%) [65] Water Pump+ Lower Temperature [30] Water Pump+ Min Duty Cycle (%) [60] AIO Pump Q-Fan Control [Auto] AIO Pump Q-Fan Source [CPU] AIO Pump Upper Temperature [70] AIO Pump Max. Duty Cycle (%) [100] AIO Pump Middle Temperature [50] AIO Pump Middle Duty Cycle (%) [65] AIO Pump Lower Temperature [30] AIO Pump Min Duty Cycle (%) [60] Above 4GB MMIO Limit [39bit (512GB)] Fast Boot [Enabled] Next Boot after AC Power Loss [Fast Boot] Boot Logo Display [Disabled] Bootup NumLock State [On] POST Report [5 sec] Wait For 'F1' If Error [Enabled] Option ROM Messages [Force BIOS] Interrupt 19 Capture [Disabled] Setup Mode [Advanced Mode] Launch CSM [Disabled] OS Type [Other OS] AMI Native NVMe Driver Support [Enabled] Flexkey [Reset] Setup Animator [Disabled] Load from Profile [5] Profile Name [20.01 minus 30] Save to Profile [5] DIMM Slot Number [DIMM_A1] Bus Interface [PCIEX16_1] Download & Install ARMOURY CRATE app [Enabled] CPU Frequency [0] CPU Voltage [0] CCD Control [Auto] Core control [Auto] SMT Control [Auto] Overclock [Enabled ] Memory Clock Speed [Auto] Tcl [Auto] Trcdrd [Auto] Trcdwr [Auto] Trp [Auto] Tras [Auto] Trc Ctrl [Auto] TrrdS [Auto] TrrdL [Auto] Tfaw Ctrl [Auto] TwtrS [Auto] TwtrL [Auto] Twr Ctrl [Auto] Trcpage Ctrl [Auto] TrdrdScL Ctrl [Auto] TwrwrScL Ctrl [Auto] Trfc Ctrl [Auto] Trfc2 Ctrl [Auto] Trfc4 Ctrl [Auto] Tcwl [Auto] Trtp [Auto] Tcke [Auto] Trdwr [Auto] Twrrd [Auto] TwrwrSc [Auto] TwrwrSd [Auto] TwrwrDd [Auto] TrdrdSc [Auto] TrdrdSd [Auto] TrdrdDd [Auto] ProcODT [Auto] Power Down Enable [Auto] Cmd2T [Auto] Gear Down Mode [Auto] CAD Bus Timing User Controls [Auto] CAD Bus Drive Strength User Controls [Auto] Data Bus Configuration User Controls [Auto] 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 and Dividers [Auto] ECO Mode [Disable]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Advanced] PBO Limits [Motherboard]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Auto] Curve Optimizer [Per Core] Core 0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0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2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2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3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3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4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4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5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5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6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6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7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7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8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8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9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9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0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0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1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1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2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2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3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3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4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4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5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5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Max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 [0MHz] Platform Thermal Throttle Limit [Auto] LN2 Mode [Auto] SoC/Uncore OC Mode [Disabled] VDDP Voltage Control [Auto] VDDG Voltage Control [Auto] NUMA nodes per socket [Auto] Custom Pstate0 [Auto] L1 Stream HW Prefetcher [Auto] L2 Stream HW Prefetcher [Auto] Core Watchdog Timer Enable [Auto] SMEE [Auto] Core Performance Boost [Auto] Global C-state Control [Disabled] Power Supply Idle Control [Typical Current Idle] SEV ASID Count [Auto] SEV-ES ASID Space Limit Control [Auto] Streaming Stores Control [Auto] Local APIC Mode [Auto] ACPI _CST C1 Declaration [Auto] MCA error thresh enable [Auto] PPIN Opt-in [Auto] Fast Short REP MOVSB [Enabled] Enhanced REP MOVSB/STOSB [Enabled] RdRand Speedup Disable [Enabled] IBS hardware workaround [Auto] DRAM scrub time [Auto] Poison scrubber control [Auto] Redirect scrubber control [Auto] Redirect scrubber limit [Auto] NUMA nodes per socket [Auto] Memory interleaving [Auto] Memory interleaving size [Auto] 1TB remap [Auto] DRAM map inversion [Auto] ACPI SRAT L3 Cache As NUMA Domain [Auto] ACPI SLIT Distance Control [Auto] ACPI SLIT remote relative distance [Auto] GMI encryption control [Auto] xGMI encryption control [Auto] CAKE CRC perf bounds Control [Auto] 4-link xGMI max speed [Auto] 3-link xGMI max speed [Auto] xGMI TXEQ Mode [Auto] PcsCG control [Auto] Disable DF to external downstream IP SyncFloodPropagation [Auto] Disable DF sync flood propagation [Auto] CC6 memory region encryption [Auto] Memory Clear [Auto] Overclock [Enabled] Memory Clock Speed [Auto] Tcl [Auto] Trcdrd [Auto] Trcdwr [Auto] Trp [Auto] Tras [Auto] Trc Ctrl [Auto] TrrdS [Auto] TrrdL [Auto] Tfaw Ctrl [Auto] TwtrS [Auto] TwtrL [Auto] Twr Ctrl [Auto] Trcpage Ctrl [Auto] TrdrdScL Ctrl [Auto] TwrwrScL Ctrl [Auto] Trfc Ctrl [Auto] Trfc2 Ctrl [Auto] Trfc4 Ctrl [Auto] Tcwl [Auto] Trtp [Auto] Tcke [Auto] Trdwr [Auto] Twrrd [Auto] TwrwrSc [Auto] TwrwrSd [Auto] TwrwrDd [Auto] TrdrdSc [Auto] TrdrdSd [Auto] TrdrdDd [Auto] ProcODT [Auto] Power Down Enable [Auto] Disable Burst/Postponed Refresh [Auto] DRAM Maximum Activate Count [Auto] Cmd2T [Auto] Gear Down Mode [Auto] CAD Bus Timing User Controls [Auto] CAD Bus Drive Strength User Controls [Auto] Data Bus Configuration User Controls [Auto] Data Poisoning [Auto] DRAM Post Package Repair [Default] RCD Parity [Auto] DRAM Address Command Parity Retry [Auto] Write CRC Enable [Auto] DRAM Write CRC Enable and Retry Limit [Auto] Disable Memory Error Injection [True] DRAM ECC Symbol Size [Auto] DRAM ECC Enable [Auto] DRAM UECC Retry [Auto] TSME [Auto] Data Scramble [Auto] DFE Read Training [Auto] FFE Write Training [Auto] PMU Pattern Bits Control [Auto] MR6VrefDQ Control [Auto] CPU Vref Training Seed Control [Auto] Chipselect Interleaving [Auto] BankGroupSwap [Auto] BankGroupSwapAlt [Auto] Address Hash Bank [Auto] Address Hash CS [Auto] Address Hash Rm [Auto] SPD Read Optimization [Enabled] MBIST Enable [Disabled] Pattern Select [PRBS] Pattern Length [6] Aggressor Channel [1 Aggressor Channel] Aggressor Static Lane Control [Disabled] Target Static Lane Control [Disabled] Worst Case Margin Granularity [Per Chip Select] Read Voltage Sweep Step Size [1] Read Timing Sweep Step Size [1] Write Voltage Sweep Step Size [1] Write Timing Sweep Step Size [1] IOMMU [Aut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Aut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Auto] FCLK Frequency [Auto] SOC OVERCLOCK VID [0] UCLK DIV1 MODE [Auto] VDDP Voltage Control [Auto] VDDG Voltage Control [Auto] SoC/Uncore OC Mode [Auto] LN2 Mode [Auto] ACS Enable [Auto] PCIe ARI Support [Auto] PCIe ARI Enumeration [Auto] PCIe Ten Bit Tag Support [Auto] cTDP Control [Auto] EfficiencyModeEn [Auto] Package Power Limit Control [Auto] APBDIS [Auto] DF Cstates [Auto] CPPC [Auto] CPPC Preferred Cores [Auto] NBIO DPM Control [Auto] Early Link Speed [Auto] Presence Detect Select mode [Auto] Preferred IO [Auto] CV test [Auto] Loopback Mode [Auto]
Data Link Feature Exchange [Disabled]
你能测试 Geek bench 5 吗
CPU 核心的电压供给只有一个值。没有每个核心单独调节电压的能力。CPU 核心所获得的是 HWiNFO 传感器模式报告的 “CPU 核心电压 (SVI2 TFN)”。 你通过曲线所改变的是每个核心的速度。
新CPU新运气.. BIOS: F33a PPT/TDC/EDC 210/124/155 缩放器: 1x 超频覆盖: +0 Mhz 曲线优化器: 14个核心上-30,1个核心上-25,1个核心上-18 vcore: 正常,偏移量为-0.08750V LLT: 中等 SoC LLT: 中等 无限织物: 1600 Mhz (内存3200 CL14) 我旨在以低温和无温度峰值获得足够好的分数,以下是我的结果: (环境温度: 24C,北极液体冷却器ii 360,涂抹了北极银5,设置为“最大”静音在满载时,散热器上的风扇约1000 rpm,系统风扇450 rpm)
注意:
我在截图中复制/粘贴了hwinfo的第二个截图的部分(只是向下滚动以显示功耗等...并将该部分复制/粘贴到主截图中)
最后编辑时间:2021年1月30日
F33a BIOS on my X570 Elite, got to negative 20 on all cores 5600X. At -25 i get blue screen errors, did not fiddle with per core offset yet.
在我的主板上,F33a 不够稳定 - 成功以 2000 无限启动 - 但在 1900 时出现了 WHEA 错误,所以又回到了 F32
Until this madness with inflated prices and little availabilty of computer parts, especially GPUs i will not touch any kind of overclocking. Stock settings and undevolt for me So far F33a is stable for me at stock with undervolt.
最后编辑:2021年1月30日
在我的主板上 F33a 太不稳定 - 设法用 2000 infinity 启动 - 但在 1900 时也出现了 WHEA 错误,所以回到了 F32
@jesdals Hi. I'm impressive with your cpu-z results. Could you provide your finally setting to achieve this result? PBO, voltages, llc and others
Thank you
@jesdals Hi. I'm impressive with your cpu-z results. Could you provide your finally setting to achieve this result? PBO, voltages, llc and others
Thank you
你可以在上面看到我的设置,那里有来自 BIOS 的图片,实际上那是设置 - 我进行了冷设置,使用了更高的设置,但没有更好的结果。
如果有人愿意作为测试,可以考虑这个建议。如果使用 AGESA V2 1.1.8.0~1.2.0.0 停止使用 HWiNFO(完全不加载),看看 WHEA/Cache Hierarchy 错误或崩溃是否消失。
仅仅是在 HWiNFO 论坛上的一次讨论提到了这个。也许这里的用户可以确认……或者不确认。
新的华硕ROG E X570,没有PBO,所有核心-23,只有华硕应用,保持时钟更长更高,温度很凉爽,没有峰值基准,室温75度,完全没有降频,这将是我日常使用的,将运行一周,适应一切,然后会尝试打破我的华硕X470 Prime Pro的成绩。 30分钟循环,主板确实有很大区别!
只是一个建议,如果有人愿意作为测试来跟随的话。如果使用 AGESA V2 1.1.8.0~1.2.0.0 停止使用 HWiNFO(完全不加载),看看 WHEA/缓存层次错误或崩溃是否消失。
只是 HWiNFO 论坛上的讨论提到了这一点。也许这里的用户可以确认……或者不能。
我发现F33a不稳定,无论HWinfo是否在运行 - 所以我对Agesa 1.2.0.0 Gigabyte版本的体验是它还不稳定 - 即使在1933MHz 1:1:1下也不稳定。
One last hurrah for bios 3003 before i update to a bios with AMD AM4 AGESA V2 PI 1.2.0.0 and support for Nvidia smart access memory.
Cold air benching with EK custom waterloop+TechN Zen3 waterblock Curve optimizer = -30 allcore Stable in everything i throw at it, and no WHEA errors.Cinebench r23 multithread = 32229 points Cinebench r23 singlethread = 1729 points Cinebench r20 multithread = 12441 points Cinebench r20 singlethread = 674 points Cinebench r15 multithread = 5404 points Cinebench r15 multithread = 288 points
CPU-Z validator @ https://valid.x86.fr/dl125q
Some Asus realbench +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numbers @ https://www.passmark.com/baselines/V10/display.php?id=135921464997 (This machine is ranked #36 out of 156355 results globally)
View attachment 185205
https://www.passmark.com/products/performancetest/index.php
Geekbench 4 @ https://browser.geekbench.com/v4/cpu/16005550 Singlethread = 8215 points Multithread = 74733 pointsGeekbench5 @ https://browser.geekbench.com/v5/cpu/6050938
Singlethread = 1844 points Multithread = 20054 points Some heavy IBT high+very high and Y-Cruncher numbers:
Did also run a full sweep of all 3dmarks, but i will post that in one other thread
[2021/01/20 16:26:21] Ai Overclock Tuner [Manual] BCLK Frequency [100.0000] Memory Frequency [DDR4-3800MHz] FCLK Frequency [1900MHz] Core Performance Boost [Enabled] CPU Core Ratio [Auto] Core VID [Auto] CCX0 Ratio [Auto] CCX0 Ratio [Auto] TPU [Keep Current Settings] Performance Bias [Auto] PBO Fmax Enhancer [Aut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Manual] PPT Limit [300] TDC Limit [235] EDC Limit [245]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Manual] Customized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4X] Max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 [50] Platform Thermal Throttle Limit [Auto] DRAM CAS# Latency [14] Trcdrd [15] Trcdwr [8] DRAM RAS# PRE Time [12] DRAM RAS# ACT Time [24] Trc [36] TrrdS [4] TrrdL [4] Tfaw [16] TwtrS [4] TwtrL [10] Twr [12] Trcpage [Auto] TrdrdScl [2] TwrwrScl [2] Trfc [252] Trfc2 [187] Trfc4 [115] Tcwl [14] Trtp [6] Trdwr [9] Twrrd [2] TwrwrSc [1] TwrwrSd [6] TwrwrDd [6] TrdrdSc [1] TrdrdSd [5] TrdrdDd [5] Tcke [Auto] ProcODT [40 ohm] Cmd2T [1T] Gear Down Mode [Enabled] Power Down Enable [Disabled] RttNom [RZQ/7] RttWr [RZQ/3] RttPark [RZQ/1] MemAddrCmdSetup [Auto] MemCsOdtSetup [Auto] MemCkeSetup [Auto] MemCadBusClkDrvStren [24.0 Ohm] MemCadBusAddrCmdDrvStren [20.0 Ohm] MemCadBusCsOdtDrvStren [24.0 Ohm] MemCadBusCkeDrvStren [24.0 Ohm] Mem Over Clock Fail Count [Auto] Voltage Monitor [Die Sense] CPU Load-line Calibration [Level 3] CPU Current Capability [140%] CPU VRM Switching Frequency [Manual] Fixed CPU VRM Switching Frequency(KHz) [500] CPU Power Duty Control [T.Probe] CPU Power Phase Control [Extreme] CPU Power Thermal Control [120] VDDSOC Load-line Calibration [Level 3] VDDSOC Switching Frequency [Auto] VDDSOC Phase Control [Extreme] DRAM Current Capability [130%] DRAM Power Phase Control [Extreme] DRAM Switching Frequency [Auto] CPU Core Current Telemetry [Auto] CPU SOC Current Telemetry [Auto] Force OC Mode Disable [Disabled] SB Clock Spread Spectrum [Auto] VTTDDR Voltage [Auto] VPP_MEM Voltage [Auto] DRAM CTRL REF Voltage on CHA [Auto] DRAM CTRL REF Voltage on CHB [Auto] VDDP Voltage [Auto] 1.8V Standby Voltage [Auto] CPU 3.3v AUX [Auto] 1.2V SB Voltage [Auto] DRAM R1 Tune [Auto] DRAM R2 Tune [Auto] DRAM R3 Tune [Auto] DRAM R4 Tune [Auto] PCIE Tune R1 [Auto] PCIE Tune R2 [Auto] PCIE Tune R3 [Auto] PLL Tune R1 [Auto] PLL reference voltage [Auto] T Offset [Auto] Sense MI Skew [Auto] Sense MI Offset [Auto] Promontory presence [Auto] Clock Amplitude [Auto] CPU Core Voltage [Offset mode] - Offset Mode Sign [+] - CPU Core Voltage Offset [0.01250] CPU SOC Voltage [Manual] - VDDSOC Voltage Override [1.11875] DRAM Voltage [1.54500] VDDG CCD Voltage Control [0.890] VDDG IOD Voltage Control [Auto] CLDO VDDP voltage [0.880] 1.00V SB Voltage [Auto] 1.8V PLL Voltage [Auto] TPM Device Selection [Discrete TPM] Erase fTPM NV for factory reset [Enabled] PSS Support [Enabled] PPC Adjustment [PState 0] NX Mode [Enabled] SVM Mode [Disabled] SMT Mode [Auto] Core Leveling Mode [Automatic mode] CCD Control [Auto] SATA Port Enable [Enabled] SATA Mode [AHCI] NVMe RAID mode [Disabled] SMART Self Test [En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ot Plug [Disabled] HD Audio Controller [Enabled] PCIEX16_1 Bandwidth Bifurcation configuration [Auto Mode] PCIEX16_2 Bandwidth Bifurcation configuration [Auto Mode] When system is in working state [All On] Q-Code LED Function [POST Code Only] When system is in sleep, hibernate or soft off states [All On] Realtek 2.5G LAN Controller [Enabled] Realtek PXE OPROM [Disabled] Intel LAN Controller [Enabled] Intel LAN OPROM [Disabled] ASM1074 Controller [Enabled] Wi-Fi 6 (802.11ax) Controller [Disabled] Bluetooth Controller [Enabled] USB power delivery in Soft Off state (S5) [Enabled] PCIEX16_1 Mode [Auto] PCIEX16_2 Mode [Auto] PCIEX1 Mode [Auto] PCIEX16_3 Mode [Auto] M.2_1 Link Mode [Auto] M.2_2 Link Mode [Auto] SB Link Mode [Auto] ErP Ready [Disabled] Restore AC Power Loss [Power Off] Power On By PCI-E [Disabled] Power On By RTC [Disabled] Above 4G Decoding [Enabled] Re-Size BAR Support [Auto] SR-IOV Support [Disabled] Legacy USB Support [Enabled] XHCI Hand-off [Enabled] Corsair Voyager GTX 0 [Auto] USB Device Enable [Enabled] U32G2_2 [Enabled] U32G2_3 [Enabled] U32G2_4 [Enabled] U32G1_10 [Enabled] U32G1_11 [Enabled] USB12 [Enabled] USB13 [Enabled] U32G2_7 [Enabled] U32G2_8 [Enabled] U32G2_C9 [Enabled] Network Stack [Disabled] Device [SATA6G_7: Samsung SSD 850 PRO 1TB] CPU Temperature [Monitor] CPU Package Temperature [Monitor] MotherBoard Temperature [Monitor] VRM Temperature [Monitor] T_Sensor Temperature [Monitor] Water In T Sensor Temperature [Monitor] Water Out T Sensor Temperature [Monitor] CPU Fan Speed [Monitor] CPU Optional Fan Speed [Monitor] Chassis Fan 1 Speed [Monitor] Chassis Fan 2 Speed [Monitor] Chassis Fan 3 Speed [Monitor] High Amp Fan Speed [Monitor] W_PUMP+ Speed [Monitor] AIO PUMP Speed [Monitor] PCH Fan Speed [Monitor] Flow Rate [Monitor] CPU Core Voltage [Monitor] 3.3V Voltage [Monitor] 5V Voltage [Monitor] 12V Voltage [Monitor] CPU Fan Q-Fan Control [Auto] CPU Fan Step Up [2.1 sec] CPU Fan Step Down [0 sec] CPU Fan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PU Fan Profile [Manual] CPU Fan Upper Temperature [70] CPU Fan Max. Duty Cycle (%) [100] CPU Fan Middle Temperature [50] CPU Fan Middle Duty Cycle (%) [50] CPU Fan Lower Temperature [30] CPU Fan Min Duty Cycle (%) [40] Chassis Fan 1 Q-Fan Control [Auto] Chassis Fan 1 Q-Fan Source [CPU] Chassis Fan 1 Step Up [0 sec] Chassis Fan 1 Step Down [0 sec] Chassis Fan 1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hassis Fan 1 Profile [Manual] Chassis Fan 1 Upper Temperature [70] Chassis Fan 1 Max.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1 Middle Temperature [50] Chassis Fan 1 Middle Duty Cycle (%) [65] Chassis Fan 1 Lower Temperature [20] Chassis Fan 1 Min Duty Cycle (%) [60] Chassis Fan 2 Q-Fan Control [Auto] Chassis Fan 2 Q-Fan Source [CPU] Chassis Fan 2 Step Up [0 sec] Chassis Fan 2 Step Down [0 sec] Chassis Fan 2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hassis Fan 2 Profile [Manual] Chassis Fan 2 Upper Temperature [65] Chassis Fan 2 Max.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2 Middle Temperature [45] Chassis Fan 2 Middle Duty Cycle (%) [60] Chassis Fan 2 Lower Temperature [40] Chassis Fan 2 Min Duty Cycle (%) [60] Chassis Fan 3 Q-Fan Control [Auto] Chassis Fan 3 Q-Fan Source [CPU] Chassis Fan 3 Step Up [0 sec] Chassis Fan 3 Step Down [0 sec] Chassis Fan 3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Chassis Fan 3 Profile [Manual] Chassis Fan 3 Upper Temperature [70] Chassis Fan 3 Max.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3 Middle Temperature [45] Chassis Fan 3 Middle Duty Cycle (%) [100] Chassis Fan 3 Lower Temperature [40] Chassis Fan 3 Min Duty Cycle (%) [100] High Amp Fan Q-Fan Control [Auto] High Amp Fan Q-Fan Source [CPU] High Amp Fan Step Up [0 sec] High Amp Fan Step Down [0 sec] High Amp Fan Speed Low Limit [600 RPM] High Amp Fan Profile [Manual] High Amp Fan Upper Temperature [70] High Amp Fan Max. Duty Cycle (%) [100] High Amp Fan Middle Temperature [45] High Amp Fan Middle Duty Cycle (%) [70] High Amp Fan Lower Temperature [30] High Amp Fan Min Duty Cycle (%) [60] Water Pump+ Q-Fan Control [Auto] Water Pump+ Q-Fan Source [CPU] Water Pump+ Upper Temperature [70] Water Pump+ Max. Duty Cycle (%) [100] Water Pump+ Middle Temperature [50] Water Pump+ Middle Duty Cycle (%) [65] Water Pump+ Lower Temperature [30] Water Pump+ Min Duty Cycle (%) [60] AIO Pump Q-Fan Control [Auto] AIO Pump Q-Fan Source [CPU] AIO Pump Upper Temperature [70] AIO Pump Max. Duty Cycle (%) [100] AIO Pump Middle Temperature [50] AIO Pump Middle Duty Cycle (%) [65] AIO Pump Lower Temperature [30] AIO Pump Min Duty Cycle (%) [60] Above 4GB MMIO Limit [39bit (512GB)] Fast Boot [Enabled] Next Boot after AC Power Loss [Fast Boot] Boot Logo Display [Disabled] Bootup NumLock State [On] POST Report [5 sec] Wait For 'F1' If Error [Enabled] Option ROM Messages [Force BIOS] Interrupt 19 Capture [Disabled] Setup Mode [Advanced Mode] Launch CSM [Disabled] OS Type [Other OS] AMI Native NVMe Driver Support [Enabled] Flexkey [Reset] Setup Animator [Disabled] Load from Profile [5] Profile Name [20.01 minus 30] Save to Profile [5] DIMM Slot Number [DIMM_A1] Bus Interface [PCIEX16_1] Download & Install ARMOURY CRATE app [Enabled] CPU Frequency [0] CPU Voltage [0] CCD Control [Auto] Core control [Auto] SMT Control [Auto] Overclock [Enabled ] Memory Clock Speed [Auto] Tcl [Auto] Trcdrd [Auto] Trcdwr [Auto] Trp [Auto] Tras [Auto] Trc Ctrl [Auto] TrrdS [Auto] TrrdL [Auto] Tfaw Ctrl [Auto] TwtrS [Auto] TwtrL [Auto] Twr Ctrl [Auto] Trcpage Ctrl [Auto] TrdrdScL Ctrl [Auto] TwrwrScL Ctrl [Auto] Trfc Ctrl [Auto] Trfc2 Ctrl [Auto] Trfc4 Ctrl [Auto] Tcwl [Auto] Trtp [Auto] Tcke [Auto] Trdwr [Auto] Twrrd [Auto] TwrwrSc [Auto] TwrwrSd [Auto] TwrwrDd [Auto] TrdrdSc [Auto] TrdrdSd [Auto] TrdrdDd [Auto] ProcODT [Auto] Power Down Enable [Auto] Cmd2T [Auto] Gear Down Mode [Auto] CAD Bus Timing User Controls [Auto] CAD Bus Drive Strength User Controls [Auto] Data Bus Configuration User Controls [Auto] 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 and Dividers [Auto] ECO Mode [Disable]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Advanced] PBO Limits [Motherboard]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Auto] Curve Optimizer [Per Core] Core 0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0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2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2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3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3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4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4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5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5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6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6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7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7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8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8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9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9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0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0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1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1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2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2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3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3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4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4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Core 15 Curve Optimizer Sign [Negative] Core 15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30] Max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 [0MHz] Platform Thermal Throttle Limit [Auto] LN2 Mode [Auto] SoC/Uncore OC Mode [Disabled] VDDP Voltage Control [Auto] VDDG Voltage Control [Auto] NUMA nodes per socket [Auto] Custom Pstate0 [Auto] L1 Stream HW Prefetcher [Auto] L2 Stream HW Prefetcher [Auto] Core Watchdog Timer Enable [Auto] SMEE [Auto] Core Performance Boost [Auto] Global C-state Control [Disabled] Power Supply Idle Control [Typical Current Idle] SEV ASID Count [Auto] SEV-ES ASID Space Limit Control [Auto] Streaming Stores Control [Auto] Local APIC Mode [Auto] ACPI _CST C1 Declaration [Auto] MCA error thresh enable [Auto] PPIN Opt-in [Auto] Fast Short REP MOVSB [Enabled] Enhanced REP MOVSB/STOSB [Enabled] RdRand Speedup Disable [Enabled] IBS hardware workaround [Auto] DRAM scrub time [Auto] Poison scrubber control [Auto] Redirect scrubber control [Auto] Redirect scrubber limit [Auto] NUMA nodes per socket [Auto] Memory interleaving [Auto] Memory interleaving size [Auto] 1TB remap [Auto] DRAM map inversion [Auto] ACPI SRAT L3 Cache As NUMA Domain [Auto] ACPI SLIT Distance Control [Auto] ACPI SLIT remote relative distance [Auto] GMI encryption control [Auto] xGMI encryption control [Auto] CAKE CRC perf bounds Control [Auto] 4-link xGMI max speed [Auto] 3-link xGMI max speed [Auto] xGMI TXEQ Mode [Auto] PcsCG control [Auto] Disable DF to external downstream IP SyncFloodPropagation [Auto] Disable DF sync flood propagation [Auto] CC6 memory region encryption [Auto] Memory Clear [Auto] Overclock [Enabled] Memory Clock Speed [Auto] Tcl [Auto] Trcdrd [Auto] Trcdwr [Auto] Trp [Auto] Tras [Auto] Trc Ctrl [Auto] TrrdS [Auto] TrrdL [Auto] Tfaw Ctrl [Auto] TwtrS [Auto] TwtrL [Auto] Twr Ctrl [Auto] Trcpage Ctrl [Auto] TrdrdScL Ctrl [Auto] TwrwrScL Ctrl [Auto] Trfc Ctrl [Auto] Trfc2 Ctrl [Auto] Trfc4 Ctrl [Auto] Tcwl [Auto] Trtp [Auto] Tcke [Auto] Trdwr [Auto] Twrrd [Auto] TwrwrSc [Auto] TwrwrSd [Auto] TwrwrDd [Auto] TrdrdSc [Auto] TrdrdSd [Auto] TrdrdDd [Auto] ProcODT [Auto] Power Down Enable [Auto] Disable Burst/Postponed Refresh [Auto] DRAM Maximum Activate Count [Auto] Cmd2T [Auto] Gear Down Mode [Auto] CAD Bus Timing User Controls [Auto] CAD Bus Drive Strength User Controls [Auto] Data Bus Configuration User Controls [Auto] Data Poisoning [Auto] DRAM Post Package Repair [Default] RCD Parity [Auto] DRAM Address Command Parity Retry [Auto] Write CRC Enable [Auto] DRAM Write CRC Enable and Retry Limit [Auto] Disable Memory Error Injection [True] DRAM ECC Symbol Size [Auto] DRAM ECC Enable [Auto] DRAM UECC Retry [Auto] TSME [Auto] Data Scramble [Auto] DFE Read Training [Auto] FFE Write Training [Auto] PMU Pattern Bits Control [Auto] MR6VrefDQ Control [Auto] CPU Vref Training Seed Control [Auto] Chipselect Interleaving [Auto] BankGroupSwap [Auto] BankGroupSwapAlt [Auto] Address Hash Bank [Auto] Address Hash CS [Auto] Address Hash Rm [Auto] SPD Read Optimization [Enabled] MBIST Enable [Disabled] Pattern Select [PRBS] Pattern Length [6] Aggressor Channel [1 Aggressor Channel] Aggressor Static Lane Control [Disabled] Target Static Lane Control [Disabled] Worst Case Margin Granularity [Per Chip Select] Read Voltage Sweep Step Size [1] Read Timing Sweep Step Size [1] Write Voltage Sweep Step Size [1] Write Timing Sweep Step Size [1] IOMMU [Aut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Aut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 [Auto] FCLK Frequency [Auto] SOC OVERCLOCK VID [0] UCLK DIV1 MODE [Auto] VDDP Voltage Control [Auto] VDDG Voltage Control [Auto] SoC/Uncore OC Mode [Auto] LN2 Mode [Auto] ACS Enable [Auto] PCIe ARI Support [Auto] PCIe ARI Enumeration [Auto] PCIe Ten Bit Tag Support [Auto] cTDP Control [Auto] EfficiencyModeEn [Auto] Package Power Limit Control [Auto] APBDIS [Auto] DF Cstates [Auto] CPPC [Auto] CPPC Preferred Cores [Auto] NBIO DPM Control [Auto] Early Link Speed [Auto] Presence Detect Select mode [Auto] Preferred IO [Auto] CV test [Auto] Loopback Mode [Auto]
Data Link Feature Exchange [Disabled]
所以我终于将我的 Crosshair VIII Hero 更新到了 BIOS 3204。与 BIOS 3003 相比没有重大变化,唯一的不同是我不再需要使用 CPU + 电压偏移,UBS 端口在与 HP Reverb G2 VR 头显一起使用时也稍微少了一些故障。
Have seen alot of talk about the OCCT "large data set" stresstest in regards to WHEA errors, and how hard it was to run error-free so i decided to give it a 1 hour run
在我的24/7设置下完成,没有任何错误,设置为:(风扇自动)-30全核曲线优化器4x8GB三星B-die @ 1900/3800MHz 1:1与无限织物.
这是我臃肿的游戏窗口,所以延迟有点高。
新的华硕暗黑英雄主板,超频切换真棒!今天温暖,房间温度是78华氏度!
没有节流,使用高端主板并不令人惊讶。
Dark Hero 是无风扇的,保持在静态 40°C,和我旧的 ROG E X570 - 56°C 相比。
我们只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方法来调整曲线优化器,我们都会很开心。
我似乎在我的 Auros Master X570 的 CPU BIOS 部分禁用 AMD Cool and Quiet 功能时,单核 CPUz 基准测试损失了大约 25 分,有人能验证这会影响单核性能吗?
第2页
@harm9963 哇,非常感谢你的设置,我觉得我找到了赢家,这是我有过的最佳 CPU-Z 分数,Cinebench R20 和 R23 分数也很棒,CPU 核心 SVI 电压从未超过 1.469V,温度也还可以,从未达到 90C,这对于 Zen 3 CPU 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根据 AMD 技术人员的说法),并且没有热降频。我想你可能有更好的散热解决方案,而且你的环境温度更低,我在考虑购买 Artic Liquid Freezer II 360mm。你能告诉我你用的是什么吗?谢谢! 1. 电压:自动 2. LLC:自动 3. PPT/TDC/EDC 为 200/200/145 4. 曲线 -30 5. 标量:自动 6. 最大提升覆盖:+50Mhz 7. 平台热量:自动
你能用那些设置通过 prime95 吗?
@lynx29 当时是这样。CO 的问题是在机器闲置时。我不再使用那些设置。我找到了更好的工具/程序来测试使用 CO 时的稳定性。我正在运行以下配置:X570 Aorus MASTER rev 1.2,BIOS F32 电压:自动 CPU LLC:自动 PPT:210 TDC:150 EDC:170 Scalar:自动 CO:-15,-20,-20,-15,+2,-15,-25,-25,-25,-20,-20,-20,-25,-25,-15,-15 最大提升:+50Mhz 热平台:85C 使用 F33a beta bios 和 AGESA 1.2.0.0,我得到了更好的曲线,但我回滚到了 F32 官方 bios。
这些设置通过了 prime95、OCCT、AIDA 等。
@lynx29 当时是这样。CO 的问题在于机器闲置时。我不再使用那些设置。我找到了更好的工具/程序来测试使用 CO 时的稳定性。我正在运行以下设置:X570 Aorus MASTER rev 1.2,BIOS F32 电压:自动 CPU LLC:自动 PPT:210 TDC:150 EDC:170 Scalar:自动 CO:-15,-20,-20,-15,+2,-15,-25,-25,-25,-20,-20,-20,-25,-25,-15,-15 最大提升:+50Mhz 热平台:85C 使用 F33a beta bios 和 AGESA 1.2.0.0,我得到了更好的曲线,但我回滚到了 F32 官方 bios。
这些设置通过了 prime95,OCCT,AIDA 等测试。
你是怎么知道每个核心的CO负值的?是刚刚发布的新工具吗?
@lynx29 基本上你在所有核心上设置 -5 的 CO,然后测试每个核心,如果它们都通过,你再加 -5。如果其中一个核心失败,那么你切换到每个核心的 CO,并将 -5 恢复到失败的核心,然后继续进行。
在我的情况下,我的核心 4 (0 到 15) 无法稳定运行负值甚至 0,所以我不得不设置 +2。AGESA 1.2.0.0 为我修复了这个问题,但因为我恢复到了 F32,我又不得不设置 +2。
我猜这全都归结于硅运气,我能够在更好的散热下运行 -30 全核 (?) 我上次幸运是在一个纽卡斯尔 CPU 上,使用空气冷却运行在 3GHz 以上!
是的,这肯定会有所帮助。我无法运行 -30 全核心。它在基准测试期间运行良好,并且提高了我的分数,但当计算机处于空闲状态时,它会在我最高优先级的核心上重置 / WHEA 错误。此外,我假设你的散热比我好。我使用的是普通的空气散热(NH-D15),并使用安静的风扇配置。
这是一个很棒的讨论,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请问如果你设置 PBO 使用主板限制。这个设置看起来比我看到的你们使用的要高。
在 CO Core 04 是我最快的,Core 01 是第二快的。-17 在 Core 04 -15 在 Core 01 -10 在我的其他核心上
我发现即使在极好的散热条件下,Edc 和 Tdc 设置超过 125 也没有好处,但这因主板型号和 CPU 抽奖而异。
我发现即使在极好的散热条件下,Edc 和 Tdc 设置超过 125 也没有好处,但这因主板型号和 CPU 抽签而异。
知道了很好。
在我当前的设置下,它是稳定的,性能良好,我唯一看到的问题是在 Cinebench 测试中温度过高。我在那次测试中会达到 90°C。如果我用 AIDA64 的 AVX 压力测试,温度会达到 80°C,其他一切都远低于这个温度。
问题是如果你设置 PBO 使用主板限制。
如果你的温度没问题,那么主板限制是可以使用的,并且在所有情况下都应该给你最佳的多核性能。不过,我会对你正在运行的曲线偏移进行一些单核稳定性测试,并可能减少最大 CPU 超频时钟覆盖。你最快核心的 -17 以及 +200 最大 CPU 超频时钟覆盖似乎有些激进,但这将取决于芯片,如果稳定的话,那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
通常,人们能够在不太受欢迎的核心上设置更多的负值,而不是在他们喜欢的(性能最高的)核心上,因为这些核心在出厂时已经进行了更激进的调优。
如果你的温度没问题,那么主板限制是可以使用的,并且在所有情况下都应该给你最佳的多核性能。不过,我会对你正在运行的曲线偏移进行一些单核稳定性测试,并可能减少最大 CPU 超频时钟覆盖。在你最快的核心上 -17,加上 +200 最大 CPU 超频时钟覆盖,似乎有点激进,但这将取决于芯片,如果稳定的话,那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
通常,人们能够在不太受欢迎的核心上设置更负的值,而不是在他们受欢迎(性能最高)的核心上,因为那些核心已经在出厂时进行了更激进的调校。
我需要对这些偏移进行更多测试,这些是我尝试的第一组数字。基本上就这样检查稳定性,所以我已经在这些上面待了一周,没有在空闲时崩溃或出现Whea错误,并且它是稳定的。选择200Mhz作为最大CPU提升,可以达到5.05Ghz,这似乎也很稳定。我认为你在更快的核心上设置了更高的负偏移。至于硅的质量,我们都知道它是有差异的。CTR应用程序所说的价值表示我有一个黄金样本,如果这意味着什么的话。
我需要对这些偏移进行更多测试,这些是我尝试的第一组数字。基本上就这样检查稳定性,所以我已经在这些上面待了一周,没有在空闲时崩溃或出现Whea错误,并且它是稳定的。选择200Mhz作为最大CPU提升,可以达到5.05Ghz,这似乎也很稳定。我认为你在更快的核心上设置了更高的负偏移。至于硅的质量,大家都知道它是有差异的。CTR应用程序所说的价值表示我有一个黄金样本,如果这有什么意义的话。
很好,我的返回的是银色的,带有+200的偏移,如果我想要100%的稳定性,实际上我需要在2个核心上设置一个正的曲线偏移。
动态 OC 切换/ -20 仍在使用并学习此功能,ASUS DARK HERO.
加上温暖的日子,75华氏度的房间!
我已经升级到 EK AIO 360,这确实提高了我的分数。然而,我的环境温度太高(没有使用空调)。
仅 -20 , DOCS , BIOS 自动
很高兴地报告,CTR 2.1 beta 6(仅限早期订阅者,我是 @1usmus 的 Patreon 支持者)看起来相当不错。我能够获得比使用 PBO+CO 更高的性能。看看我的 Cinebench R23。使用 CTR 2.1 beta 6 ===================== PPT: 200 TDC: 150 EDC: 250 温度: 85C PX: 5000/4850/4800 在 1480mV(用于单次提升) P2: 4650/4600 在 1356mV P1: 4575/4525 在 1256mV
我只是想添加 Cinebench R20
那个有效 - 如果它不稳定,是否能识别出是在哪个核心/线程上?
是的,尽管我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记录日志,以防整个计算机崩溃,但它确实监控 prime95 写入的 results.txt 文件,然后报告任何错误,并将其复制到一个名为 per core 和 loop iteration 的新文件中。
我已经让我的5800X运行起来了,想要进行一些降压,但我有点困惑。1)我怎么知道每个核心应该设置多少偏移?根据我所读到的,过多的偏移在空闲时会导致不稳定,那么我到底该如何测试呢?我又怎么知道哪个核心出现故障?2)我了解到核心的质量之类的东西,Hwinfo可以显示这些,但我对此完全无法理解: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已经查看了 Ryzen Master,核心 1 和 7 是最好的,但这些数字我不理解。3)在考虑核心质量时,哪些应该使用更高或更低的曲线偏移?我不断看到关于这个的矛盾信息。4)在我的使用案例中,仅仅调整曲线优化器就够了吗?我现在的脑袋就像一个气球一样盯着 BIOS。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样的样本,可能完全是垃圾,因为在Prime95中所有核心的提升平均为4300MHz,而在Hwinfo中显示的最高频率(在一段时间内,不是持续负载)是4850MHz。
第3页
我已经让我的5800X运行起来了,想做一点降压,但我有点困惑。1)我怎么知道每个核心应该设置多少偏移?根据我所读到的,过多的偏移在空闲时会导致不稳定,那么我到底该如何测试呢?我怎么知道哪个核心出现故障?2)我了解到核心的质量,并且Hwinfo可以显示这一点,但我对此完全无法理解:
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已经查看了Ryzen Master,核心1和7是最好的,但这些数字我不明白。3)在考虑核心质量时,哪些核心应该使用更高或更低的曲线偏移?我不断看到关于这个的矛盾信息。4)在我的使用案例中,仅仅玩弄曲线优化器就足够了吗?我现在的脑袋就像一个气球,盯着BIOS。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样的样本,可能是完全的垃圾,因为在Prime95中所有核心的提升频率平均为4300MHz,而在Hwinfo中显示的某段时间内(不是持续负载)最高频率为4850MHz。
令人困惑的一部分是,没有人能告诉你每个核心在你的 CPU 上会稳定的核心偏移量是什么。每个 CPU 都不同,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测试你的 CPU 来看看什么是稳定的并且能带来良好的结果。一般来说,似乎可以在那些评级较低的核心上设置更高的偏移量。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这样的建议:将你最好的核心设置为 X,其他所有核心设置为 Y。然而,即使这样在单个样本上也可能不成立,因此复制其他人推荐的设置可能不会很好地工作。退一步,首先了解哪些是相关的 BIOS 设置。然后进行一些自己的测试,以找出什么效果好,同时关注 HWinfo 中的温度和有效时钟。
我在这里发布了更多细节和一个脚本,以便使用 prime95 进行测试: https://www.overclock.net/threads/s...script-for-zen-3-curve-offset-tuning.1777112/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样的样本,可能完全是垃圾,因为在Prime95中,所有核心的提升平均为4300MHz,而在Hwinfo中显示的最高频率(在一段时间内,不是恒定负载)是4850MHz。" 这与我5800x的默认行为非常匹配,老实说,调节曲线偏移,虽然保持100%稳定,几乎没有获得太多提升。4850MHz是默认的最大提升。在一个耗电的avx全核心负载下,4300MHz大约是你能得到的。禁用p95中的AVX将会得到更高的频率。
我感觉评测样品是非常好的芯片,但“这个测试使用了一个自定义编码的应用程序,模拟真实的性能——这不是像Prime95那样的压力测试。”因此,用于该图表的测试很可能使用的功率较少(因此产生的热量也较少)比prime95。
我真的只是想稍微降低电压以便于温度控制,我对追求更高频率并不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要获得任何有意义的提升,我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很多设置,并进行更长时间的测试,而我通过一些小调整所能获得的微小提升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我真的只是想稍微降低电压以便控制温度,我对追求更高频率并不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为了任何有意义的提升,我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很多设置,并进行更长时间的测试,而我通过一些小调整所能获得的微小提升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这并不简单,因为精度提升会尽可能在功率和温度限制内运行更高的频率。如果你想让你的 CPU 更凉爽,可以启用 PBO 并将最大温度限制从默认值 90C 降低。然后 PB 会自动限制到你决定的温度。你的另一个选择是启用 PBO,但不是提高功率限制,而是将其降低到低于出厂设置的水平。
最后的选择是手动设置频率和电压。但这样一来,当并非所有核心都在负载时,你会失去提高频率的好处,以及在核心空闲时的一些节能效果。
好吧,我盲目地将曲线降低了 -5 和 -10,Prime95 中的最高温度下降了约 5°C,所以我想这有效。
好吧,我盲目地将曲线降低了 -5 和 -10,Prime95 中的最高温度下降了约 5°C,所以我想这有效。
好的,我想检查一下现在是否稳定,如果是的话,那就开心吧
或者继续沿着滑坡向下,找到每个核心可以获得的最低稳定曲线偏移 :-D
我已经让我的 5800X 启动并运行了,想要进行一些降压,但我相当困惑。1) 我怎么知道每个核心应该设置多少偏移?根据我所读到的,过多的偏移在空闲时会导致不稳定,那么我到底该如何测试呢?我怎么知道哪个核心出现故障?2) 我了解到核心的质量之类的东西,Hwinfo 可以显示这些,但我对此完全无法理解:
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已经查看了 Ryzen Master,核心 1 和 7 是最好的,但这些数字我不明白。3) 在考虑核心质量时,哪些核心应该使用更高或更低的曲线偏移?我不断看到关于这个的矛盾信息。4) 在我的使用案例中,仅仅玩弄曲线优化器就足够了吗?我现在的脑袋就像一个气球,盯着 BIOS。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样的样本,可能是完全的垃圾,因为在 Prime95 中所有核心的提升频率平均为 4300MHz,而 Hwinfo 在一段时间内(不是持续负载)显示的最高频率为 4850MHz。
那些时钟对于股票设置来说差不多是正确的。如果你启用PBO并设置+200,你会看到低负载核心提升为5050,理想情况下,每个核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机达到这个值。
我也看不懂HWinfo的统计数据,哈哈。接下来你需要调整曲线优化器,并处理在像我们其他人一样逐个核心降压时的稳定性测试的混乱。
你能添加代码,使得当 prime95.exe 已经存在于当前文件夹时可以运行脚本吗?对我来说,手动下载 P95 并放在那里更有意义。脚本还依赖于程序的特定版本。顺便问一下,为什么选择那个特定的 84k FFT 大小?
那些时钟对于股票设置来说差不多是正确的。如果你启用 PBO 并设置 +200,你会看到低负载核心提升为 5050,理想情况下每个核心会随机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这个值。
我也看不懂 HWinfo 的统计数据,哈哈。接下来你需要玩弄曲线优化器,并处理当你像我们其他人一样一次降低一个核心电压时的稳定性测试的混乱。
我想我读到过,如果你提高频率限制,任何你可能有的降压都可能不再稳定。这是真的吗?
Also I don't understand how can people suggest to lower the curve by -40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 am on very brief unscietific testing of fourth core, and -30 crashed Prime95 on 3 out of 4 of them within minutes. One crashed after 10 hours, one flat out restarted the PC
你能添加代码使得当 prime95.exe 已经存在于当前文件夹时脚本可以运行吗?对我来说,手动下载 P95 并放在那里更有意义。脚本还依赖于程序的特定版本。
最新版本将检查是否存在现有的 p95 文件夹,并使用该文件夹,而不是再次提取 p95。因此,如果您愿意,可以手动将任何版本的 p95 提取到 p95 子文件夹中,然后运行脚本。您还可以通过编辑脚本顶部附近的变量来更改要提取的 p95 zip 文件的名称。请记住,我只对该特定版本的 p95 进行了测试。
顺便问一下,为什么选择那个特定的 84k FFT 大小?
好问题。我应该把这个加到readme或者其他地方……当我早期开始测试时,我使用了一系列的FFT大小,但注意到在达到84k FFT大小后通常会出现错误。所以我就把它设定为这个值作为捷径。不过更高的值可能会更好,或者不同的值会暴露出不同的不稳定性。欢迎尝试不同的值,如果你追求110%的稳定性,那么将其设置为一个范围,并在每个核心上运行至少几个小时是你可以尝试的。
我想我读到过,如果你提高频率限制,那么你可能有的任何降压都可能不再稳定。这是真的吗?
这是正确的,因为 CPU 将达到更高的提升时钟,而这些在降低电压的情况下可能不稳定。实际上,人们甚至发现,如果他们设置提升时钟覆盖 >0,某些核心需要增加电压(通过正核心偏移)才能保持稳定。这就是我的 CPU 的情况,其中一个核心需要 +10,另一个需要 +3,但其他所有核心都可以保持 0 或负设置。
Also I don't understand how can people suggest to lower the curve by -40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 am on very brief unscietific testing of fourth core, and -30 crashed Prime95 on 3 out of 4 of them within minutes. One crashed after 10 hours, one flat out restarted the PC
我理解你的感受……实际上,促使我分享这个脚本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帮助解决那些建议以某种方式设置核心偏移而不是测试什么具体适合你的 CPU 所造成的混乱。我认为这之所以困难的部分在于,不稳定的核心偏移在很多测试中可能会保持隐藏,因为它需要在特定核心上施加单核负载才能暴露出来。
每个人对稳定的定义也不同。我的测试更倾向于拥有一台24/7可靠的机器,能够以良好的速度运行,而不是试图达到我能达到的最高单一基准分数。这些目标是不同的,因为要获得高分,你只需要让系统稳定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那个测试。
最新版本将检查是否存在现有的 p95 文件夹,并使用该文件夹,而不是再次提取 p95。因此,如果你愿意,可以手动将任何版本的 p95 提取到 p95 子文件夹中,然后运行脚本。你还可以通过编辑脚本顶部附近的变量来更改要提取的 p95 zip 文件的名称。请记住,我只在特定版本的 p95 上进行了测试。好问题。我应该把这个加到 readme 或其他地方……当我开始早期测试时,我使用了一系列 FFT 大小,但注意到在达到 84k FFT 大小时通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我将其设置为该值作为捷径。不过,可能更高的值会更好,或者不同的值会暴露出不同的不稳定性。欢迎尝试不同的值,如果你追求 110% 的稳定性,那么将其设置为一个范围,并在每个核心上运行至少几个小时是你可以尝试的。这是正确的,因为 CPU 会达到更高的提升时钟,而这些可能在降压时不稳定。实际上,人们甚至发现,如果他们设置了一个大于 0 的提升时钟覆盖,某些核心需要增加电压(通过正核心偏移)才能保持稳定。这就是我的 CPU 的情况,其中一个核心需要 +10,另一个 +3,但其他所有核心可以保持 0 或负设置。我理解你的感受……实际上,促使我分享这个脚本的部分原因是帮助解决那些建议以某种方式设置核心偏移而不是测试具体适合你 CPU 的方法所造成的混乱。我认为这很难的部分是,不稳定的核心偏移可能在很多测试中保持隐藏,因为它需要在特定核心上施加单核负载才能暴露出来。
每个人对稳定性的定义也不同。我的测试更倾向于拥有一台 24/7 可靠的机器,以良好的速度运行,而不是试图达到我能达到的最高单一基准分数。这是不同的目标,因为对于高分,你只需要让事情稳定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该测试。
干得好,伙计
我认为这个脚本(24.2 版本)是错误的。当我运行 Hwinfo 时,每个核心只使用一个线程。我猜是亲和性配置错误。
我认为脚本(24.2 版本)是错误的。当我运行 Hwinfo 时,每个核心只使用一个线程。我猜是亲和性配置错误。
你有改变任何变量的默认值吗?有一个新的设置,$use t ext{smt}=$true;如果设置为false,那么它将在每个核心上只使用一个线程。请在任务管理器中检查,以确保在prime95运行时亲和性设置正确。如果在你的系统上不工作,请告诉我。
谢谢!
最后编辑:2021年2月27日
新的AMD芯片组驱动 - 在x570上似乎稳定 P200T125E115
查看附件 187257
查看附件 187258
嗨,朋友,我是新来的,最近在阅读关于曲线优化器的超频选项。我在我的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上使用Ryzen 5950x进行了设置。似乎在这个过程中我遗漏了一些东西。我只通过高级选项设置了PBO,PPT:200,TDC:140,EDC:200,PBO Scalar: 10X,最大CPU提升时钟覆盖: 200MHz是稳定的,但当我运行Cinebench R23多核时,我得到了28706,核心频率没有超过4300MHz。温度大约在88摄氏度。我有几个问题。1. 你能分享一下你的BIOS屏幕,以便查看相关的超频细节,看看我是否遗漏了什么吗?2. 使用曲线优化器,是否需要设置其他内容,比如CPU核心比率(每个ccx)或BIOS中的其他设置,以达到4500MHz的多核?
此致,
嗨,朋友,我是新来的,最近在阅读关于曲线优化器的超频选项。我在我的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上使用Ryzen 5950x进行了设置。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缺少了一些东西。我只通过高级选项设置了PBO,PPT:200 TDC:140 EDC:200 PBO Scalar: 10X 最大CPU提升时钟覆盖: 200Mhz 是稳定的,但当我运行Cinebench R23多核时,我得到了28706,核心频率没有超过4300MHz。温度大约在88摄氏度。我有几个问题。1. 你能分享一下你的BIOS屏幕,以便查看相关的超频细节,看看我是否遗漏了什么吗?2. 使用曲线优化器,是否需要设置其他内容,比如CPU核心比率(每个ccx)或BIOS中的其他设置,以达到4500MHz的多核?
此致,
您需要找到曲线偏移设置,这些设置隐藏在 BIOS 的高级选项和超频下。然后降低并测试单核和多核负载的稳定性。
我建议将 Boost Clock Override 设置回 0。5950x 在默认情况下可以达到 5050Mhz。
你有改变任何变量的默认值吗?有一个新的设置,$use t ext{smt}=$true;如果设置为false,那么它将在每个核心上只使用一个线程。在任务管理器中检查以确保在prime95运行时亲和性设置正确。如果在你的系统上不工作,请告诉我。
谢谢!
这真的很奇怪。亲和性设置正确,但仍然只有一个虚拟核心上有负载。
当你直接运行 p95 时,它能正确检测所有内容,但当你从脚本中运行时,显然它不能。
嗨,朋友,我是新来的,最近在阅读关于曲线优化器的超频选项。我在我的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上使用Ryzen 5950x进行了尝试。
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缺少了一些东西。
尝试通过高级选项使用 PBO:200 PPT:125 TDC:115 PBO 标量:2-4X 最大 CPU 超频时钟覆盖:200Mhz 和一个负曲线 -10,然后添加更多负曲线直到不稳定,然后尝试更改 TDC 和 EDC
首先 - 请注意我之前的 BIOS 图片 - 我个人也将 Infinity fabric 和内存设置为 1:1 - 在我的情况下,它在 1900MHz 时稳定 - 提供 3800MHz 的内存
尝试通过高级选项使用 PBO:PPT:200 TDC:125 EDC:115 PBO 标量:2-4X 最大 CPU 超频时钟覆盖:200Mhz 和一个负曲线 -10,然后添加更多负曲线直到不稳定,然后尝试更改 TDC 和 EDC
首先 - 请注意我之前的 BIOS 图片 - 我个人也将 Infinity fabric 和内存设置为 1:1 - 在我的情况下,它在 1900MHz 时稳定 - 提供 3800MHz 内存
我已经计算出了大部分曲线的值,最佳4个核心为负-15,其余核心为负-30。现在在PPT185 TDC140 EDC140下是稳定的。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在全负载时,当我压缩视频时,温度大约在90摄氏度,这在我有一批任务要运行时,保持几个小时太热了。我该如何将温度降低到全负载时的80多度?
问候
我已经计算出了大部分曲线的值,最佳4个核心为负-15,其余核心为负-30。现在在PPT185 TDC140 EDC140下是稳定的。现在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在我压缩视频时,满载时的温度大约在90摄氏度,这对于长时间运行批处理来说太热了。我该如何将满载时的温度降低到80度左右?
此致
将 PBO 温度限制设置为 80,或者您希望的最大温度。90°C 是默认值,应该没问题。不过我设置的是 85。这是基于您已经检查过冷却没有问题(在较低负载下温度正常)。
这真的很奇怪。亲和性设置正确,但仍然只有一个虚拟核心在负载。
查看附件 190457
查看附件 190456当你直接运行 p95 时,它能正确检测到所有内容,但当你从脚本中运行时,显然它不能。
默认情况下,脚本只运行一个实际的 p95 线程,以尽可能达到更高的提升时钟。然后,它将其分配给单个核心上的两个线程,让 Windows 自行选择使用哪个线程。这是你所看到的吗?
我不认为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无论我看到的是什么,它都是错误的,因为当我手动运行 prime95 时,两个线程都有负载,我认为这在启用 SMT 时是正确的行为。
我认为这不是我所看到的。无论我看到的是什么,它都是错误的,因为当我手动运行 prime95 时,两个线程都有负载,我认为这在启用 SMT 时是正确的行为。
当你手动运行它时,你是否限制了 p95 将创建的线程数量?默认情况下,脚本将线程数量设置为 '1'
我显然把它设置为两个。每个核心两个线程。
我将PBO频率设置为+200MHz,但在运行p95时,频率不仅没有提高,似乎还比之前稍低(我仍在单独测试核心以获得稳定的最大提升)。这可能吗?
HWiNFO 的最新测试版在您将指针悬停在传感器上时提供工具提示描述。无论如何,“Core X Clock (perf#x/x)” 命名方案意味着以下内容... perf#x/x 第二个 x (/x) 是在 CPU 逻辑经过制造评估后硬编码的核心性能顺序。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谈论的是 8 核 SKU,编号为 1、2 的核心可以在与编号为 7、8 的核心相同的电压下以更高的频率运行。第一个 x (x/) 是 Windows 调度程序优先加载的顺序,并在单线程或减少线程的应用程序/游戏中保持负载。如果调度程序“足够智能”,它会尝试将负载保持在同一个 4/8 核 CCX(取决于 CPU 是 3000 还是 5000)上,以通过避免 CCX 和 CCD 之间的交叉谈话来减少延迟。同时,它还会尝试更多地加载更高 perf# 的核心。这种行为还取决于电源计划和/或 Windows 版本及芯片组驱动程序。核心加载“量”可以通过 HWiNFO 传感器窗口中的 3 个其他指标表示。1. 核心有效速度。核心有效速度越高,这些核心上的负载越高。2. 核心 C 状态驻留。C0 是活动状态,C1 是暂停状态,C6 是关机(睡眠)。3. 核心 T 使用率 (%) 通常,离散时钟和原始倍频读数可以表示核心负载,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误导。只有有效时钟和活动/非活动状态才能准确显示这一点。—————————————— 请记住,桌面 Ryzens(与移动版不同)无法为核心提供单独的电压。相反,CPU 在相同电压下以不同速度操作核心。核心供电电压是唯一的,正如 HWiNFO 报告的那样,“CPU 核心电压 (SVI2 TFN)”。要为核心单独供电,您可以使用多个 VR 轨道,但这会增加主板的复杂性和成本……或者您可以使用芯片上核心 V 调节器 dLDOs。至少 ZEN3 有它们,但在桌面 SKU 上没有使用。在移动设备上,他们确实使用它们,因为电源控制和效率至关重要。
编辑:我错误地将 dLDOs 拼写为 cLDOs...
这是否意味着在每个核心基础上使用曲线优化器进行降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我只能将前一两个核心降压 -5,而将劣质核心降压 -30,我想控制器只会降到 -5,对吧?编辑:那么,这样是怎么可能的呢?
我显然把它设置为两个。每个核心两个线程。
好的,抱歉之前不够清楚。我故意只运行一个 p95 线程,以尽可能获得更高的提升时钟。这个方法对我来说效果很好,但我没有进行很多关于运行 2 个线程的测试来看看效果如何。如果你想尝试这个,你可以通过编辑 "local.txt" 来更改脚本使用的 p95 配置。
我将PBO频率设置为+200MHz,但在运行p95时,频率不仅没有提高,似乎还比之前稍低(我仍在单独测试核心以获得稳定的最大提升)。这可能吗?
您应该运行基准测试或检查有效时钟频率以进行比较。这只是一个理论,但如果 CPU 尝试提升更高的频率,使用更多的电力,然后因此降低有效时钟,您可能会得到轻微的性能下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只是一个小影响。
或者你可以使用核心 V 调节器的 cLDOs。至少 ZEN3 有它们,但在桌面 SKU 上并没有使用。在移动设备上,他们确实使用它们,因为电源控制和效率至关重要。
这是我一直在想的事情。之前在某个地方看到另一篇帖子说这实际上是在 Zen3 中启用的,但我不知道那是否只是猜测。假设没有来自 AMD 的文档或其他声明表明他们在桌面上启用了单独的核心电压,那么我将继续假设所有核心都运行在单一电压下。我意识到的一件事是,如果 CPU 在芯片上有电压调节器,那么看似高(1.4-1.5)的电压是否实际上是核心所看到的?如果我们看到的 CPU 电压实际上是供电给板载电压调节器的电压,而不是核心实际运行的电压,这将为我解释很多事情。
这是否意味着在每个核心基础上设置曲线优化器的降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我只能将前一两个核心降压 -5,而较差的核心降压 -30,我想控制器只会降到 -5,对吧? 编辑:那么,这样的情况是如何可能的呢?
这里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但简短的回答是,按核心优化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如果你想获得最后的几个百分比,根据我的理解:1. 在你最好的核心上 -5 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与你最差的核心上 -30 相同的 VID,因为每个核心的电压曲线都是从工厂设置的(而曲线偏移是设置一个偏移到工厂默认值)。2. HWInfo 中的核心 VID 是该核心请求的电压。实际电压将与此不同,并且假设所有核心只有一个电压设置,它将基于核心中请求的最高电压以及可能的其他部分。3. 对于多核负载,电压将基于活动核心中请求的最高电压进行设置。你可以在调整曲线偏移时专注于这些核心以节省时间,但你需要先弄清楚它们到底是哪几个。还要注意,默认情况下 HWInfo 会报告所有核心相同的 VID,但会顺序读取传感器/寄存器值,因此在你的截图中,你可能只是看到 VID 在读取核心 0 和核心 1 的值之间发生了变化。HWiNFO v6.40 中添加了一个设置,似乎可以修复这个问题。如果你启用这个设置,我预计你会看到每个核心的 VID 略有不同。
- 为基于AMD Zen的CPU添加了快照轮询模式。
At this point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I'm doing anymore, there are just too many questions and I'm totally sick of prime95 by now Should I test the individual curve offsets with all other curves at default or is it perfectly fine to do so with some offsets already set? Does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limit even matter when (according to someone on a different forum) it adds "up to" 200MHz, meaning it's more like +100MHz with two cores and probably next to nothing with more than that running under load? Just by having programs opened and browsing the internet, I see activity on four cores most of the time. and Is the frequency limit of any use when I'm not overclocking in the classical way of increasing power limits, voltages etc.? Can/does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limit affect how much of an offset can I use?
Re: 线程。我不太确定。我一直 - 多年来 - 读到对于启用 HT/SMT 的 CPU,你必须运行两个线程,否则负载不会达到 100%。我不想深入了解任何技术上的复杂内容,所以我只是继续我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第4页
1. 是的,有效时钟显示了提升/时钟的可持续性。换句话说,核心的真实(更真实)速度。 2. (帖子 #13) 3. 1.4~1.5V 的电压是主板 VRM 提供的。至少在我的 R5 3600/AorusPro X570 系统上,我可以通过 VR 传感器读数(VR VOUT)验证这一点。有没有人有 VR VOUT 读数和 5000 系列 CPU?...请提供一些线索,尽管我预计它与 3000 系列相同(见 2.) 4. 我也不认为这毫无意义。单独的偏移可能意味着在相同电压下每个核心的最终速度不同,但这不是我能验证的,因为我没有 5000 CPU。如果你考虑核心速度在标准条件下的表现,这就有意义了。为什么曲线优化器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这只是对标准的电压/速度曲线的调整。 5. 事实上,在我启用它之后,我看到相同的 VID(曲线/最小/最大/平均)。在此之前,请求之间存在差异。而且,我拥有的是 3000 系列 CPU。--------------------------- 让我们不要忘记,当这些值每 1~20 毫秒(取决于电源计划)不同,而软件的轮询周期是 500、1000、2000 毫秒时,没有任何软件可以 100% 准确地监控和报告速度/电压。
顺便提一下,不要在 HWiNFO 上使用低于 1000ms 的轮询周期,因为这可能会使 CPU 保持在更活跃的状态(并且在更高的电压下),而无法进入暂停/睡眠状态。
At this point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I'm doing anymore, there are just too many questions and I'm totally sick of prime95 by now Should I test the individual curve offsets with all other curves at default or is it perfectly fine to do so with some offsets already set? Does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limit even matter when (according to someone on a different forum) it adds "up to" 200MHz, meaning it's more like +100MHz with two cores and probably next to nothing with more than that running under load? Just by having programs opened and browsing the internet, I see activity on four cores most of the time. and Is the frequency limit of any use when I'm not overclocking in the classical way of increasing power limits, voltages etc.? Can/does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limit affect how much of an offset can I use?
Re: threads. I am not sure. I've always - for years - read that for HT/SMT enabled CPU, you have to run two threads, otherwise the load won't be 100%. I don't want to dig into reading about any of the technical klingon behind that, so I just do what I've been doing for years.
OK, the first thing I want to say is that this is all for fun. If you are tired of testing or not having fun anymore, then take a break In the overall scheme of performance of your PC we are really only chasing small gains here and in the end it's probably not worth doing other than for the fun of it as AMD has already tuned the CPU to work very close to its limits out of the box. If you want the simple solution, just enable XMP, enable PBO (but keep all PBO settings at default), run a few stability tests and check temps, and then just enjoy using your PC. With regards to your questions:
1. 在每个核心上设置不同的偏移量进行测试是完全可以的。实际上,我认为你需要这样做,因为你希望每个核心都有一些偏移量。查看这篇文章中的 "示例场景",以获取一些如何进行此操作的想法: https://www.overclock.net/threads/s...script-for-zen-3-curve-offset-tuning.1777112/
- 增加频率限制可能对任何实际负载没有太大或任何影响。对于5600x,尝试+200可能是值得的。对于5800x,增加频率可能根本不值得。3. 是的,如果你增加频率限制,它会影响你可以应用的曲线偏移量,这将减少该核心的最大提升频率。
- 是的,有效时钟显示了提升/时钟的可持续性。换句话说,核心的真实(更真实)速度。 2. (帖子 #13) 3. 1.4~1.5V 的电压是主板 VRM 提供的。至少在我的 R5 3600/AorusPro X570 系统上,我可以通过 VR 传感器读数(VR VOUT)验证这一点。有没有人有 VR VOUT 读数和 5000 系列 CPU?...请提供一些信息,尽管我预计它与 3000 系列相同(见 2.)。 4. 我也不认为这毫无意义。每个核心在相同电压下的个别偏移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最终速度,但这不是我能验证的,因为我没有 5000 CPU。如果你考虑核心速度在标准条件下的表现,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曲线优化器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这只是对标准的电压/速度曲线的调整。 5. 事实上,在我启用它后,我看到相同的 VID(曲线/最小/最大/平均)。在此之前,请求之间存在差异。再说一次,我拥有的是 3000 系列 CPU。--------------------------- 让我们不要忘记,当这些值每 1~20 毫秒(取决于电源计划)不同,而软件的轮询周期为 500、1000、2000 毫秒时,没有任何软件可以 100% 准确地监控和报告速度/电压。 > 顺便说一下,不要在 HWiNFO 上使用低于 1000 毫秒的轮询周期,因为这可能会使 CPU 保持在活动状态(并在更高电压下),而不进入暂停/睡眠状态。
不确定我的主板上是否有 VR VOUT?这里有几张截图显示了 5800x 上不同的 VID。第一张是 p95,16 线程,FFT 大小为 84,avx2。平均电压最好地捕捉了核心之间的差异。
第二个是在运行脚本时捕获的,单线程,FFT大小为84,就地处理,禁用avx。看看这个的最大电压。
Today i found out how much latency difference there really is between a 1CCD and 2CCD Zen3 CPU (5600x + 5800x VS 5900x + 5950x) I disabled one CCD on my 5950x to simulate a 5800x 1 CCD = 51.7 ns in aida64 2 CCD = 54.2 ns in aida64
运行4x8gigs bdie内存和PBO CO @ 标准24/7每日设置
这不是你做事情的方式。此外,1.538v - 我希望这是传感器的故障。如果你在寻找ST分数,你需要将PPT夹紧,另外对于MT,你需要将PPT保持在EDC之上10%。那些分数太高了。宁可安全也不要后悔。
你对电力工作原理的理解严重不足。1.5伏特对CPU来说不是问题。高压输电线在承载200,000伏特时会烧毁吗?不会,除非有物体靠得太近,以至于电子从输电线跳到接地物体上,这时跳跃的电子可能会引发烟花表演,并造成电子跨越带电间隙的损害。伏特并不产生热量,安培才会产生热量。这就是为什么输电线可以承载200,000伏特,但只传输几安培的原因。另一方面,电池在低电压下工作,但电流(安培)很高。当电池短路时,100多个安培可能会导致电缆发热,开始发红,和/或其他方式烧毁。你的CPU更像是电池,而不是高压输电线。
这个问题的结论是,电压并不会导致 CPU 故障,尽管我想如果电压足够高,并且 CPU 内部有某些绝缘较差的部分允许电子跳跃(参见传输线示例),那么电压可能会导致 CPU 损坏。电流是使你的 CPU 发热的原因。找出你的 CPU 能承受的电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工作。当前的 CPU 具有如此多的传感器和监控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避免因超频而烧毁。
你对电力如何运作的理解严重不足。
这个问题的结论是,电压并不会导致 CPU 故障,不过我想如果电压足够高,并且 CPU 内部有某些绝缘较差的部分允许电子跳跃(参见传输线示例),那么电压可能会导致 CPU 损坏。电流是使你的 CPU 发热的原因。找出你的 CPU 能承受的电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工作。当前的 CPU 具有如此多的传感器和监控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避免因超频而烧毁。
你似乎对一个连电流如何沿着与电子相反的路径流动都没有丝毫"概念"的人感到非常不安……问题是,我"知道"电子的形状,它们可以迷失在未被观察到的路径中,因为它们并不是像"单一"轨道物理环那样的形状,而是双轨道环,第二个垂直环连接在电子的瞬时中心,可以在没有任何物理障碍的情况下交叉 - 它的量子轨道与物质不相互作用,只是切过它。可以说,电子有一个额外的不可见量子轨道环,它们可以像在物理上行进的轨道一样轻松地在两个轨道之间切换 - 这就是电学中墨菲定律的定义:"会出错的事情,必然会出错",而你甚至不知道。你对电子的理解只是故事的一半,你试图将其作为固体物质来解决。这并不是它直观的行为方式。
[但是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过:“你的理论多么美丽并不重要,你有多聪明也不重要。如果它与实验不符,那就是错误的。”而他是一位理论家。]
Less physics and e-peen, more human speech pls
你似乎对电流的反向传播毫无概念,却显得极其不安……问题在于,我‘知道’电子的形状,它们可以迷失在未被观察到的路径中,因为它们并不是像‘单一’轨道物理环那样的形状,而是双轨道环,第二个垂直环连接在电子的瞬时中心,可以毫无歧视地穿越物理障碍——它的量子轨道与物质不相互作用,只是切过它。可以说,电子有一个额外的不可见量子轨道环,它们可以像在物理上行进的轨道一样轻松地在两者之间切换——这就是电学中墨菲定律的定义:“会出错的事情,必然会出错”,而你甚至不知道。你对电子的理解只是故事的一半,你试图将其视为固体物质。这并不是它直观的行为方式。
但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的:“你的理论多么美丽并不重要,你有多聪明也不重要。如果它与实验不符,那就是错的。”而他是一位理论家。
我为对你无礼和侮辱感到抱歉。
我并不缺乏安全感,只是对我不完全理解的其他方面允许一些变化。
你知道我应该在每个核心上运行 OCCT 测试多长时间吗?我习惯于使用 prime95,至少要运行 12 小时且没有错误,但 OCCT 可能会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这可能根本不适用。
有人知道我应该在每个核心上运行 OCCT 测试多长时间吗?我习惯于使用 prime95,至少要运行 12 小时且没有错误,但 OCCT 可能会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这可能根本不适用。
只需运行它,直到测试达到您通常的操作 CPU 温度。一般来说,我发现设置温度恰到好处没有困难,反而发现保持温度较低很难。如果核心的超频不稳定,它会出现错误。您可以使用 FFT 长度计来调整温度(说的是 P95)。我将其设置为 16-16,以获得接近原始功耗的状态,而不是本质上过于合成。
嗯,你知道这些CPU在大约两秒内就达到最高温度,对吧?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想对你来说是这样,否则你不会建议你所写的内容(这甚至没有部分回答我的问题)。
有人知道我应该在每个核心上运行 OCCT 测试多长时间吗?我习惯于使用 prime95,至少要运行 12 小时且没有错误,但 OCCT 可能会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这可能根本不适用。
我认为它的工作方式与 prime95 类似。对于最终的稳定性测试,我会每个核心至少测试一个小时,但通常我发现 prime95 在发现错误方面比 occt 更好。
在我的 B550-E Gaming BIOS 中,您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访问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AI Tweaker" 选项卡或 "Advanced" 选项卡。两者几乎具有相同的选项,除了后者允许您更改 Curve Optimizer 功能,而前者则不允许。经过进一步测试,我注意到这两种 PBO 的表现截然不同:在 AI Tweaker 下启用时,我的 5600x 的功耗从 76W(标准功耗)飙升至 95W 或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 AI Tweaker 菜单下启用 "AMD Performance Enhancer" 也有相同的效果,我发现启用这两者或 PBO 之间没有实际差异)。而在 Advanced 选项卡下启用 PBO 时,使用相同的子选项(Curve Optimizer 设置为自动),功耗保持在 76W,即正常功耗限制。显然,尽管名称相同且子选项非常相似,这两个功能却完全不同。有人能解释一下这个混乱吗?示例图片仅用于展示这两条不同的路径(选项的值并不是我使用的):
最后编辑:2021年4月25日
自动上的PBO意味着禁用。 只有在启用时才是真正启用的。这就是你看到这个差异的原因。
在我的 B550-E Gaming BIOS 中,你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访问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AI Tweaker" 标签或 "Advanced" 标签。两者几乎有相同的选项,除了后者允许你更改 Curve Optimizer 功能,而前者则不允许。经过进一步测试,我注意到这两个 PBO 的表现截然不同:在 AI Tweaker 下启用时,我的 5600x 的功耗从 76W(标准功耗)飙升至 95W 或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 AI Tweaker 菜单下启用 "AMD Performance Enhancer" 也有相同的效果,我发现启用这两者或 PBO 之间没有实际差异)。而在 Advanced 标签下启用 PBO 时,使用相同的子选项(Curve Optimizer 设置为自动),功耗保持在 76W,正常功耗限制。显然,尽管名称相同且子选项非常相似,这两个功能却完全不同。有人能解释一下这个混乱吗?示例图片仅用于展示这两条不同的路径(选项的值并不是我使用的):
我的板子也有这个,看到两组相同的设置不同步真是奇怪。
PBO 自动意味着禁用。
只有启用时才是真正启用的。这就是你看到这个差异的原因。
但请看第二张截图。为了访问你能看到的所有选项,必须设置为 "高级",这必须意味着它是开启的,否则设置它所揭示的任何选项就没有意义。从这个菜单中,除了 "PBO -> 高级" 之外,必须开启哪些其他选项才能使 PBO 工作?PBO 限制?
我提前道歉,因为对于以下某些内容我不太确定或记不清楚哪个是哪个……自从我搞OC设置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我现在老了…… 1. 我不太确定,但如果你选择“高级”模式,你至少必须选择一个“最大CPU提升时钟覆盖”值,不能是0MHz。(事实=)其他设置可以保持“自动”或选择你自己的。如果你只是将其设置为启用,它会自动完成所有操作。 2.(事实=)PBO Scalar在禁用/自动时默认是X1。只有在“手动”模式下,且其他值不是X1时才会有作用。要注意,因为超过X2-3时,CPU的电压供给可能会过高,甚至非常高……(X4/5+) 3. 一些/很多设置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地方。AMD CBS AMD超频
- 我认为一个会覆盖另一个,但我记不清是哪一个。此外,在多次启动失败后,许多主板的 "AMD 超频" 设置无法在自动清除 CMOS/默认设置时恢复为默认值。
SSE CoreCylcer 测试中的舍入误差重要吗?
'Ryzen 5000 精确提升超频 2 指南 - YouTube 这个视频对我帮助很大。他详细讲解了几乎所有的设置。我是在买了5900x后的一晚找到这个视频的。我还没有调整我的曲线,但我目前所有核心都在-15,并且我所有核心都能提升到4.7ghz,我看到单核能达到5.1-5.2ghz。'
大量的耐心和反复试验。
但请看第二张截图。为了访问你能看到的所有选项,必须设置为 "高级",这必须意味着它是开启的,否则设置它所揭示的任何选项就没有意义。从这个菜单中,除了 "PBO -> 高级" 之外,必须开启哪些其他选项才能使 PBO 工作?PBO 限制?
可以这样理解:PBO 代表精确提升覆盖。精确提升是用于计算 CPU 运行时钟速率的默认功能。它根据多个因素进行计算,包括功率、温度、在给定频率下所需的稳定电压、最大安全电压等。PBO 允许您覆盖一些默认的功率、温度等设置。通常,PBO 用于提高默认功率限制。您也可以用它来降低功率限制,以及降低或提高温度限制。因此,当您 "启用" PBO 时,您还需要确保功率、温度等的设置符合您的要求。如果它们仍然处于默认设置,那么仅仅启用 PBO 作为功能不会改变任何东西。在华硕 BIOS 中,有一个华硕提供的 PBO 控制菜单。这是在 "AI Tweaker" 选项卡下的那个。当您在此选项卡中启用 PBO 时,BIOS 会自动提高默认功率限制。就我所见,此选项卡中的任何功率限制设置优先于高级菜单中的设置。即,无论在 "高级" 选项卡中设置了什么,这里设置的功率限制将是使用的限制。"高级" 选项卡具有 AMD 作为标准 AGESA 实现的一部分所公开的选项。因此,您基本上有华硕菜单(在 AI Tweaker 下)和 AMD 菜单(在高级下)。
我的建议是在华硕提供的 "AI Tweaker" 菜单下进行所有设置,因为这些设置具有优先权。 将高级->AMD 超频下的所有内容保持为默认/自动或主板设置,以确保没有冲突。
唯一的例外是当你来调整曲线偏移时,因为这些在 AI Tweaker 部分不可用。对于这些,请在高级->AMD 超频->精确提升覆盖->曲线优化器下进行调整。
请注意,如果您禁用 PBO,曲线优化器设置仍然会生效(尽管菜单在 BIOS 中消失)。因此,如果您想恢复到出厂设置,您需要完全重置 BIOS,或者确保在禁用 PBO 或将其他设置恢复到出厂设置之前,进入并将所有曲线偏移量归零。
我正在使用 CoreCycler 测试我的曲线优化器的降压,结果发现我的新 5600x 的核心 1 即使没有偏移(负偏移设置为 0)也会返回舍入错误。这是否意味着这个核心有缺陷(如果是这样,仅仅为了这个激活我的保修是否值得)?或者我应该尝试通过应用正偏移来修复这个问题吗?
@blu3dragon 谢谢你的信息!
第5页
我正在使用 CoreCycler 测试我的曲线优化器的降压,结果发现我的新 5600x 的核心 1 即使没有偏移(负偏移设置为 0)也会返回舍入错误。这是否意味着这个核心是有缺陷的(如果是这样,仅仅为了这个激活我的保修是否值得)?或者我应该尝试通过应用正偏移来修复这个问题?
@blu3dragon 谢谢你的信息!
我刚刚在学习这个 CoreCycler 和 PBO 的各种细节,但我必须问,这个核心在关闭 XMP (DOCP) 的情况下能通过吗?此外,LLC 有多大的影响?我在不同设置下运行 prime95 几个小时,发现除了我的最后一个核心在负27 的情况下,负30 对所有核心都稳定了几个小时(编辑:这包括监控 HWiNFO64 并验证时钟和有效时钟匹配)。现在我运行这个 CoreCycler,它们在一分钟左右就失败了,所以我感觉我不知道上下左右。回到测试!
我刚刚在学习这个 CoreCycler 和 PBO 的各种细节,但我必须问,这个核心在关闭 XMP (DOCP) 的情况下能通过吗?此外,LLC 有多大的影响?我在不同设置下运行 prime95 几个小时,发现除了我最后一个核心在 neg27 之外,其他核心在 neg30 下稳定了几个小时(编辑:这包括监控 HWiNFO64 并验证时钟和有效时钟匹配)。现在我运行这个 CoreCycler,它们在一分钟左右就失败了,所以我感觉我不知道上下左右。回到测试!
这很有趣,因为 CoreCycler 在默认设置下使用的正是 Prime95。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在所有核心上运行 Prime95,这使得核心达到较低的时钟,而 CoreCycler 在每次只在一个核心上运行 Prime95,这样可以达到更高的时钟。比较一下我的 5600x 在所有核心上运行 4050 MHz 与在 CoreCycler 上一个核心运行 4650 MHz。更高的时钟暴露了不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核心在 -27 或更低的情况下真的稳定的可能性不大。看看我达到的偏移量:-9,+3,-25,-14,-19,7。它们各不相同。你必须买到一颗由耶稣亲自挑选的处理器,所有核心才能在你描述的偏移量下稳定(或者可能是由贝尔泽布亲自挑选的,因为我听说那些在不太负的偏移下不稳定的核心是因为它们已经接收到了最佳电压/是好的核心)。
我问题的更新:最后我咬紧牙关,在核心1上加了+3的偏移,现在似乎非常稳定。
这很有趣,因为 CoreCycler 在默认设置下使用的正是 Prime95。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在所有核心上运行 Prime95,这使得核心达到较低的时钟,而 CoreCycler 一次只在一个核心上运行 Prime95,这样可以达到更高的时钟。比较一下我的 5600x 在所有核心上运行 4050 MHz 与在 CoreCycler 上一个核心运行 4650 MHz。更高的时钟暴露了不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核心在 -27 或更低的情况下真的稳定的可能性不大。看看我达到的偏移量:-9,+3,-25,-14,-19,7。它们各不相同。你必须买到耶稣亲自挑选的处理器,所有核心才能在你描述的偏移量下稳定(或者可能是贝尔泽布亲自挑选的,因为我听说那些在不太负的偏移下不稳定的核心是因为它们已经接收到了最佳电压/是好的核心)。
关于我问题的更新:最后我咬紧牙关,在核心 1 上设置了 +3 的偏移量,现在似乎非常稳定。
拨打偏移量并不是太糟糕。我只是看着 Twitch 和 YouTube, enquanto corecycler 在做它的事情。我最终得到了 -28, -20, -28, -29, -16, -18, -27, -14,带有 +200Mhz 的提升。我运行了一些单核基准测试和旧游戏,并想保持这个提升。7 是梦想者,想要亲吻 5050Mhz,这可能是它需要 -14 来达到这个目标的原因,但在重启期间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咒骂 4、5 和 7 破坏了我的计划。
我今天或明天会在上面装一个 Arctic Freezer II 280mm aio,然后我终于可以看到 RAM 了,它藏在 Noctua NH-D14 120mm 风扇下面。我可以拔掉 2 根内存条,也许可以进行更好的基准测试。
调整偏移并不是太糟糕。我只是看着 Twitch 和 YouTube,期间 corecycler 自己运行。我最终的结果是 -28, -20, -28, -29, -16, -18, -27, -14,提升了 +200Mhz。我运行了一些单核基准测试和旧游戏,想要保持这个提升。7 是那个梦想着亲吻 5050Mhz 的人,这可能就是它需要 -14 来达到这个频率的原因,但在重启期间,这成了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咒骂 4、5 和 7 破坏了我的计划。
我今天或明天会在上面装一个 Arctic Freezer II 280mm aio,然后我终于可以再次看到 RAM,它藏在 Noctua NH-D14 120mm 风扇下面。我可以拔掉 2 根内存条,也许能做一些更好的基准测试。
那些仍然是一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抵消。
当您不使用电脑时,您可能想尝试让 corecycler 运行,因为那些后台任务可能会降低您的提升时钟。
大多数人在一切上都稳定运行,使用 CO 偏移,但在空闲时会崩溃。这被称为 DF-CSTATES,请在 BIOS 中将其关闭。此外,下载 zanstates 完全关闭 c6 包。我在我的 5600x 上有稳定的 CO 值,-15,-20,-15,+8,-11,-15,并且通过了核心循环 12 小时的运行,所有 fft 大小都通过了 prime 95,y-cruncher 等,但在空闲时会崩溃。其他人也提到过这个,所以我不想占功。我还要补充的是,我正在运行一套 4x8 3200c14 的 tforce dark pro bdie @4000mhz 1:1 模式。(调优过)如果你去 ZEN 超频电子表格,我在上面。(需要考虑的备注,我自从在那个电子表格上发布这个提交后,已经大幅降低了我的 IOD、CCD 和 SOC 电压。但无论如何,我的 RAM 是稳定的,现在我的 CO 值也终于稳定了。(你还可以使用一个叫 TOOL 的 exe,虽然很难找到,但它会告诉你你的硅质量,(如果它正常工作,有些人有问题,我也是)显示我有 80 的硅质量。我会将 zenstates 下载和这个“工具”附加到我的 gdrive。(使用工具去 DB 查询,然后选择 amd v/f 选择核心数量等,然后点击获取硅....(还有一个监控功能,但由于其轮询率太高,它不会保持打开很久。)至于 zenstates,简单地打开它,去电源,然后关闭包 C6 状态,(这需要在每次重启时完成)除非你允许它在启动时运行。
你也可以用这个超频你的处理器等。(所以要小心。)
最后编辑:2021年6月20日
大家好,我是这个话题的新手,我想确保我为我的系统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因为我的目标是让 CPU 更加凉爽,同时不损坏我电脑的任何组件,并尽可能保持性能。现在我找到了这个视频,我想确保这实际上是准确的,并且这样做是安全的。我必须补充的是,我正在使用 Ryzen 5600X 和 Aorus Elite B550M 主板。
我知道这可能只是营销,但为什么在警告部分说降压可能会损坏或缩短处理器或其他系统组件的寿命?这样做有风险吗?另一个论坛上的人建议我使用我添加的图片中的这些值,但我不确定它们是否适合我,所以我还没有应用它们。
感谢您的时间!
最后编辑:2021年7月23日
降压不会杀死系统,但那个 -30 是相当激进的,可能不稳定
降压不会导致系统崩溃,但这个 -30 设定相当激进,可能会不稳定
是的,如果你打算在所有核心上使用 CO 而不是每个核心,我会从所有核心的 -10 开始,然后慢慢测试并逐步提高。
那么,降低电压不会对 CPU 或其他任何部件造成损害吗?从长远来看。我测试了视频中那个人所做的事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温度显著降低,同时核心的工作状态与正常一样,所以至少在某种负载下,系统在曲线优化器下似乎在所有核心上都稳定在 -30,我还没有测试空闲状态,所以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可能是测试的关键。如果我只是想通过曲线优化器进行降压,并保持我的时钟为默认值而不增加任何额外的 MHz,这样可以吗?我不需要进行某种权衡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时钟吗?
还有,为什么我注意到有些人在 ppt、tdc 和 EDC 中调整数值?这是为了超频因素吗?在进行曲线优化器降压时保持其禁用可以吗?或者干脆保持默认值,只进行降压?
我会下载并运行 corecycler 来测试稳定性。
我们正在进行这个操作,我注意到它正在运行迭代,但默认的迭代次数设置为1000,这不是会花费很长时间吗?我确实将每个核心的运行时间更改为60秒。
大家好,我是这个话题的新手,我想确保我为我的系统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因为我的目标是让 CPU 更加凉爽,同时不损坏我的 PC 的任何组件,但如果可能的话保持性能。现在我找到了这个视频,我想确保这实际上是准确的,并且这样做是安全的。我必须补充说,我正在使用 Ryzen 5600X 和 Aorus Elite B550M 主板
查看附件 209419查看附件 209420 另外,我知道这可能只是营销,但为什么在警告部分说降压可能会损坏或缩短处理器或其他系统组件的寿命?所以这样做有风险吗?另一个论坛上的人建议我将我添加的图片中的这些值放入,不确定它们是否适合我,所以我还没有应用它们。感谢你的时间!
您可以通过在该 BIOS 中按 F12 来制作图片
正在进行这个,我注意到它正在运行迭代,但默认的迭代次数设置为1000,这不是会花很长时间吗?我确实将每个核心的运行时间改为60秒。
如果一个核心要失败,你不必等那么久,它会很快发生。
如果一个核心要失败,你不必等那么久,它会很快发生。
好的,我回来了,带着结果:
还添加了 cinebench 测试的日志文件,请告诉我一切是否按预期工作。我在 BIOS 中所做的只是禁用 PBO 限制(既不在手动模式也不在主板上)
并且在曲线优化器上将所有核心设置为 -30
曲线优化器比单纯的降压机制要复杂一些。虽然负偏移确实是降压,但CPU会将速度和其PBO限制(PPT/EDC/TDC)提高到远超其出厂限制。这会显著增加温度。如果有人想尽可能安全,并且只想降压,必须设置PBO的期望限制,或者完全保持在出厂状态。5600X的默认限制是:PPT:76W TDC:60A EDC:90A 如果冷却设备能够将其保持在合理水平(最大80~85C,100%负载),我会认为以下设置是安全的:PPT:90~95W TDC:70~75A EDC:100~110A
5000的最大操作温度为90C。
曲线优化器比单纯的降压机制要复杂一些。虽然负偏移确实是降压,但CPU会将速度和其PBO限制(PPT/EDC/TDC)提高到远超其出厂限制。这会显著增加温度。如果有人想尽可能安全并且只想降压,必须设置PBO的期望限制或完全保持在出厂状态。5600X的默认限制是:PPT:76W TDC:60A EDC:90A 如果冷却设备能够将其保持在合理水平(最大80~85C,100%负载),我会认为以下设置是安全的:PPT:90~95W TDC:70~75A EDC:100~110A
5000的最大工作温度为90C.
禁用 PBO 限制不就像将其设置为默认值吗?因为当我运行 Cinebench 时,我打开了 Ryzen Master,PPT、EDC 和 TDC 的值都是你提到的默认值。
Core cycler fails for me with my current settings.. I get no hardware errors, no junk files, no bluscreens, passes every single thing, except that program. I can fold, wcg, game, internet, desktop just fine.. no errors. Not a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at all.. but is a kickass calculator.. all core set to -30 +200 with custom ppt tdc edc and she rips. Falls on its face with core cycler, so I suppose it is a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The 5900X’s that are faster at superpi-32m than mine at hwbot are running at 5500MHz+
For now
与5600X相比,调校5900X是困难的。那时我意识到我们并没有控制任何限制,只是在操控它们……至少在大CPU上是这样。我想在小CPU上也是如此,但发生的事情要少得多,你可以使用PBO强行将其推到最高时钟频率,而大CPU则需要稍微作弊。
曲线优化器比单纯的降压机制要复杂一些。虽然负偏移确实是降压,但CPU会将速度和其PBO限制(PPT/EDC/TDC)提高到远超其出厂限制。这会显著增加温度。如果有人想尽可能安全并且只想降压,必须设置PBO的期望限制或完全保持在出厂状态。5600X的默认限制是:PPT:76W TDC:60A EDC:90A 如果冷却设备能够将其保持在合理水平(最大80~85C,100%负载),我会认为以下设置是安全的:PPT:90~95W TDC:70~75A EDC:100~110A
5000的最大工作温度为90C.
把这个放在我签名中的PBO链接里
如果冷却设备能将其保持在合理水平(最高80~85C,100%负载),我会认为以下是安全的。PPT: 90~95W TDC: 70~75A
EDC: 100~110A
在我的5600X上:PPT:200W TDC:140 EDC:180
+200MHz 所有核心设置为 -30 = 完全安全,运行凉爽,性能强劲。
Been running -30 allcore and +50MHz pbo for 3 months now, still stable and a bit faster and cooler than stock Currently running PPT 45W since I run monerominer with nicehash.
我猜5600x会获得所有挑选出来的核心,你们这些幸运的降压混蛋
第6页
我猜5600x会得到所有挑选出来的核心,你们这些幸运的降压混蛋
Usually though, low segmented SKUs are getting the worst silicon. At least that was the case with R5 3600. If you think about it, there is no (reasonable) point for AMD to cherry pick silicon for the “low end” part of the whole series. If any CPU “needs” the best cores that would be the 5800X. I’m guessing that since 5000 series the 7nm node has improved much overall. 5600X being the only single CCD 6core(active) CPU on 8core CCD, maybe this is giving it the edge.
只是一个想法,我不会假装我知道事实。
Usually though, low segmented SKUs are getting the worst silicon. At least that was the case with R5 3600. If you think about it, there is no (reasonable) point for AMD to cherry pick silicon for the “low end” part of the whole series. If any CPU “needs” the best cores that would be the 5800X. I’m guessing that since 5000 series the 7nm node has improved much overall. 5600X being the only single CCD 6core(active) CPU on 8core CCD, maybe this is giving it the edge.
Just a thought I’m not going to pretend that I know facts.
好吧,考虑到5600x和5800x起初是同一款芯片,5600x拥有全部更好核心的可能性实际上更高——只需要一个弱核心就无法使5800x合格,留下6-7个好的核心作为可能性。
我只是随便说说,但我很难让我的 5600X 在超过 4850 的频率下稳定运行.. 4900 对于一些轻度的基准测试来说还不错。所以从核心的扩展来看,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猜5600x会得到所有挑选出来的核心,你们这些幸运的降压混蛋
It's a bit easier to UV 5600X due to lower SC speed and fewer cores Freeagents sample is unusual though. Getting a 5800X with 2 extra cores and 200MHz higher stock speed stable at -30 CO is a bit trickier
I don’t know.. I didn’t know anything about AM4 when I bought into it.. just noob tunes that’s all.. someone should send me their cpu to play with to see if I can get it to do the same thing
Don’t worry you would get it back
好吧,考虑到5600x和5800x起初是同一款芯片,5600x拥有全部更好核心的可能性实际上更高——只需要一个弱核心就无法使5800x合格,这样就留下了6-7个好的核心作为可能性。
比较这两者,我可以同意,是的。
It's a bit easier to UV 5600X due to lower SC speed and fewer cores Freeagents sample is unusual though. Getting a 5800X with 2 extra cores and 200MHz higher stock speed stable at -30 CO is a bit trickier
5600X(s) 也是 8 核部件 (CCDs)。有 2 个核心被禁用,未能通过。可能是从一开始就有缺陷,或者在评估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只是因为 AMD 想要 6 核 CPU。实际上,你必须将每个 8 核 CCD 视为在 7nm 节点上完全相同。从 5600X 到 5950X。
5950X 得到最佳的 CDD,而 5600X 得到最差的(?)。AMD 必须尽可能将 所有核心性能 划分为与核心数量相等。
5950X(2x8核)是否表现为5800X(1x8核)的两倍(+100%)?不...
5950X 的性能比 5800X 提高了大约 +55~85% 但功耗大约相同(140~142W)。 毫无疑问,5950X 的核心更好,并且与 5800X 相比,AMD 已经有了一个 "高" 的负 V/F 曲线。
现在,以相同的方式比较5900X(2x8核但2x6c激活)与5600X(1x8核但1x6c激活)有点不同,因为它们的功耗不同。5900X的功耗比5600X高87%。它的性能比5600X高87%吗?是平均高于还是低于87%?如果你查看基准测试,你会发现5900X的平均性能比5600X高约90%。所以5900X的核心与5600X相同,甚至稍微好一些。到目前为止,5950X优于5800X,5900X稍微优于5600X,5900X在质量(最佳核心)方面介于5950X和5800X之间,因为这三者的功耗相同,都是140~142W。到目前为止:1. 5950X 2. 5900X 3. 5800X 那么5600X呢?简单……5900X的核心数量多50%,性能高出约30~40%,但与5800X相比功耗相同。你可以说这是质量上的巨大差异。5950X的核心数量多33%,性能高出约25~30%,但与5900X相比功耗相同。你可以说这是质量上的实质性差异。因此,如果5600X的核心质量与5900X相同或稍差,那么我们就有了全部。在核心质量方面,顺序是这样的:1. 5950X 2. 5900X 3. 5600X 4. 5800X 不难理解5600X(s)在负V/F曲线的头部空间最佳,因为与所有其他5000系列相比,它们的低功耗设置。
它的产品细分。
早期的传言是5800x不可用,价格与5900x相对接近,因为它需要一个完全正常的芯片,而AMD也可以将这些用于5950x。我认为5900x的最大出厂加速时钟是4950MHz,而5800x是4850MHz。5800x需要8个良好的核心,而5900x每个芯片只需要6个。这取决于AMD的良品率。是否有更多的芯片有6个良好的核心可以达到4950MHz,还是有更多的芯片有8个核心但无法达到4950MHz的标准?我猜是前者。无论如何,我认为可以合理地说5800x的芯片质量会比5600x好。在最坏的情况下,你可以禁用5800x上两个最差的核心以实现更高的时钟速度 :-D (虽然我不知道如何选择实际关闭哪些核心)
这里的另一个因素(如前所述)是,5800x上的-5的CO与5600x上的-5的CO并不相同,因为出厂设置的曲线并不相同。根据我的理解,曲线实际上是针对每个CPU设置的,因此即使是同一款5800x之间,-5也并不意味着核心将获得相同的电压。同一芯片上两个核心的-5甚至并不意味着这一点。
使用 OCCT v9,您如何设置以测试 CO 稳定性?
我们只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方法来调整曲线优化器,我们就会非常开心。
我刚开始玩核心优化器,这不是事实吗。 如果有一个脚本可以从 BIOS 更改核心优化器值并进行压力测试,那就太好了。 这只需要简单的 if then 逻辑。 1) 将核心 X 设置为 -5 2) 对核心 X 进行 Y 分钟的压力测试 3) 如果测试成功完成,将核心 X 再设置为 -5,并重复步骤 2。 如果测试失败,将核心 X 设置为 +1,并重复步骤 2。 不要对同一值进行两次测试。 蓝龙的测试脚本很有帮助,但不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 BIOS 级别运行某种简单的压力测试似乎非常简单,让主板自动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如果我们能够访问曲线优化器设置的话,在操作系统中也是可以的。
我确实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使用空气冷却并且受热限制,调整曲线优化器值得尝试吗?
我刚开始玩核心优化器,这不是事实吗。 如果有一个脚本可以从 BIOS 更改核心优化器值并进行压力测试,那就太好了。 这只需要简单的 if then 逻辑。 1) 将核心 X 设置为 -5 2) 对核心 X 进行 Y 分钟的压力测试 3) 如果测试成功完成,将核心 X 再设置为 -5,并重复步骤 2。 如果测试失败,将核心 X 设置为 +1,并重复步骤 2。 不要对同一值进行两次测试。 Blue Dragons 的测试脚本很有帮助,但不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 BIOS 级别运行某种简单的压力测试并让主板自动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简单。 或者如果我们可以访问曲线优化器设置的话,在操作系统中也是如此。 > 我有一个问题。 如果我使用空气冷却并且受热限制,调节曲线优化器值得尝试吗?
从技术上讲,AMD可能通过Ryzen Master访问CO,因为它们都在同一个子菜单下,但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最精致/可靠的软件,坦率地说,即使它能做到,我也不会信任它……人们把他们的Renoir APU托付给1usmus CTR,它在所有核心上运行1.5V来验证“超频”,所以我只会坚持使用BIOS,忘记这种软件便利的废话。如果你想要相对稳定,那么默认的核心循环设置脚本就可以,所以每个核心6分钟。运行2-3次就可以了,都是一天的工作。但我仍然坚持68分钟的All FFT配置,测试时间非常长,但至少我知道它是110%稳定的。我一直在运行我的5900X曲线,切换到B550 Unify-X后仍然保持稳定。至今还没有证明它是错误的。
然后还有 OCCT 测试,它基本上做同样的事情,但结构/打磨得更好。我还没有使用它,但 @freeagent 喜欢它
可能会为我的 5600G 探索一些不同的测试方法。目前在 -15 没有问题,但仍需微调。
我使用 OCCT、Linpack Xtreme、TM5、Superpi 32m、y-cruncher 和其他一些工具。如果我运行 core cycler,我的系统几秒钟就会崩溃,哈哈。
所以它绝对稳定,但它并不是..
我正在对每个核心运行核心循环器,每个核心运行1分钟,起始值为负10。如果测试通过,我将值增加1。如果测试失败,我将值减少1。当我找到一个核心可以使用的最高值时,我会让核心循环器忽略该核心。通常,失败的核心会立即失败。这种方法非常缓慢。如果我能自动化这个过程,那就太好了。到目前为止,经过5次运行,我只找到了核心9的最终值。奇怪的是,我认为最好的核心反而是那些不断失败的核心。在完成这个过程后,我应该对我的曲线有一个相当好的了解。我打算让核心循环器对每个核心运行一个小时,并使用其他压力测试来确保稳定性。
不过我对一些事情不太清楚。我不知道在安装水冷时是否还需要再次经历这个过程。我现在受限于热量。我还计划尝试 x2 缩放,看看是否会有所不同,但在我安装水冷之前,这也不值得尝试。
奇怪的是,我认为最好的核心反而是那些不断失败的。
欢迎来到2CCD哈哈,样本量仍然太小,但我怀疑平均5900X/5950X通常在它们的两个首选核心上没有太多真正的降压余地。我的看起来是这样的:
For preliminary testing I'd say default 6min is worth it, given that it cycles every few seconds. Anything stable on default config already shouldn't give you major problems in daily usage, just give it a couple loops as stability may not be consistent. Then if you REALLY want to ensure stability do the All FFT hour or long OCCT testing, but I'm just OCD
核心 0、1 和 4 的 CO 降到 -7 并且还在下降。核心 9 稳定在 CO -11。其余核心降到 -16 并且还在继续。要是这个可以自动化就好了。不确定这会持续多久。
在所有核心上似乎也稳定在-10。我考虑把它留在那里,因为它运行良好,15%的多线程提升也不错。幸好我在进行稳定性测试。
核心 0、1 和 4 的 CO 降到 -7 并且还在下降。核心 9 稳定在 CO -11。其余的核心降到 -16 并且还在继续下降。如果这个过程能够自动化,那就太好了。不确定这会持续多久。
所有核心在 -10 时似乎也很稳定。我考虑把它保持在那儿,因为运行得很好,15% 的多线程提升也不错。幸好我在进行稳定性测试。
在6分钟配置中,我在0和1上稳定在-7和-10。没有任何核心出现真正的不稳定症状,所以显然是可用的,老实说,但一旦我转到耗时68分钟的配置,很快就明显这两个核心无法超过-2和-7。不过,是的,除非你真的很幸运,能够在那些优选核心上推到超过-15,否则几乎没有ST的好处,因为算法无法强制使用其他核心。正如图片所示,核心2在-30 CO后轻松成为最佳核心,但我永远无法使用它。MT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等电压下可能仍然会更热。
Optimumtech表示,CO对ST温度的好处很大,但他在-15到-30进行测试。在-2和-7的情况下没有差别。
我应该花时间像那样玩它.. 这实在是太繁琐了,哈哈..
我应该花时间像那样玩它.. 这实在是太繁琐了哈哈..
极其繁琐。我设置了一个计时器,以便知道何时回来,查看失败的情况,输入新的 BIOS 值,然后重新开始。与此同时,我在一个院子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很高兴我有 Core Cycler 来自动化一些步骤。
老实说.. 我只是用 SuperPi 32M 来调节我的单核提升,我使用的其他程序只会将所有核心降到一个速度,并在几 MHz 之间浮动,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尝试利用每个核心,因为我认为 Windows 不够智能,无法像那样使用核心。
It was not that easy to do lol.. those guys have some skill for sure
经过几小时的最小稳定性测试,我终于得到了粗略的数据。
核心 0
核心 1
核心 2
核心 3
核心 4
核心 5
核心 6
核心 7
核心 8
核心 9
核心 10
核心 11
核心 12
核心 13
核心 14
核心 15
测试CO稳定性的最快方法是什么?获取一个粗略的指示?考虑尝试让+200 pbo稳定。自五月以来,所有核心在-30和+50时都非常稳定,但如果我尝试+100或更高时会偶尔重启。+200在中等负载下稳定了24小时,然后突然电脑重启。
经过几小时的最小稳定性测试,我终于得到了粗略的数据。
Default config test? That's some commitment right there took me the better part of a month to work mine out and I was still cutting corners by sticking to multiples of 5 on ten of the cores Positive offset is some kind of mystical beast on these chips lol, this is probably the 2nd time I've ever seen it
测试 CO 稳定性的最快方法是什么?获取一个粗略的指示?考虑尝试让 +200 pbo 稳定。自五月以来,所有核心在 -30 和 +50 的设置下都非常稳定,但如果我尝试 +100 或更高,就会偶尔重启。+200 在中等负载下稳定了 24 小时,然后突然电脑重启。
Corecycler 脚本,别更改默认配置,关闭所有可能的后台应用并断开互联网连接。运行脚本,它会测试每个核心 6 分钟,然后切换到下一个。让它继续运行,偶尔观察一下,直到它每个核心都测试 2-3 次。完成 3 次迭代没有错误,我认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在 6 核心上应该不会花太长时间。
我今晚可能会对我的5600G做同样的事情,现在所有核心都在懒惰的-15上,但我需要测试。
Default config test? That's some commitment right there took me the better part of a month to work mine out and I was still cutting corners by sticking to multiples of 5 on ten of the cores Positive offset is some kind of mystical beast on these chips lol, this is probably the 2nd time I've ever seen it Corecycler script, don't change the config from default, close all possible background apps and disconnect from internet. Run the script, it tests each core for 6 minutes then cycles to the next one. Let it keep going and observe every once in a while until it's gone through every core 2-3 times. Get thru 3 iterations without errors and I'd say that's good enough for most ppl. Shouldn't take long at all on a 6-core.
I'll probably be doing the same tonight for my 5600G, sitting on lazy -15 all core right now but I need to test.
Went through 2 full cycles now, all at -30, except one core at -28, had error in 1 cycle at one core, but -28 fixed it. Satisfied with performance
在我的5900上,使用默认时钟范围时,我在-30 CO时会出现错误。之后我就不太在乎了。我认为Windows并不像核心循环器那样使用核心,甚至远远不及。
Default config test? That's some commitment right there took me the better part of a month to work mine out and I was still cutting corners by sticking to multiples of 5 on ten of the cores
Positive offset is some kind of mystical beast on these chips lol, this is probably the 2nd time I've ever seen it
根据我之前的帖子,我以每个核心1分钟的速度运行核心循环器,直到它没有失败。当它失败时,几乎总是在几秒钟内失败。这给了我上面分享的非常粗略的数字。昨晚我睡觉时,我以每个核心20分钟的速度运行核心循环器,结果只在核心0上发现了一个错误。我打算继续运行核心循环器,直到不再出现错误,然后尝试OCCT。
据我所知,我是这个长线程中第三个有正偏移的个体。我怀疑我需要正偏移,因为我的 LLC 设置为 3。
第7页
在手动运行所有核心时钟时,您只需要 LLC 吗?就像 1 个时钟 1 个电压?
你在手动运行所有核心时只需要 LLC 吗?就像 1 个时钟 1 个电压?
在我开始这条路之前,我阅读了几篇5000系列超频指南,观看了几段超频指南视频,甚至阅读了整个帖子。几篇指南推荐使用LLC + 曲线优化器来降低电压。考虑到我现在有一个核心在正值,我认为LLC和PBO可能对一个优质芯片效果更好。我的芯片并不是那样。
我应该去做那个.. 我还没有看任何视频,只是在reddit上看了一点,还有一些谷歌给我的零碎信息。
我应该去做那个.. 我还没有看任何视频,只是在reddit上看了一点,以及谷歌给我的一些零散信息。
这个曲线优化器的东西并不直观。我主要是在寻找一种有效测试每个核心的方法。老实说,我发现这个线程中散布着最好的信息。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关于核心循环器的任何内容。
这个曲线优化器的东西不直观。
好吧.. 这只是很繁琐。一旦我开始接近 CO 的 0 标记,我就放弃了,哈哈。它能做我需要的事情.. 没有任何错误,没有坏文件,没有坏日志.. 在我看来还不错!像 Linpack 这样的重负载在 4500 运行,OCCT 稍微轻一点,大约在 4750,TM5 在 4850 运行,SuperPi 在 5100-5150 运行,Cinebench 大约在 4700 运行,F@H 在 4550-4650 运行。如果我的极限不在应该的位置,我就看不到 5150,如果看到了就会崩溃。如果它能保持在 5150,那应该在其他地方也不错.. 也许。
我几乎让曲线优化器保持不变,以获得比原装更好的性能。我真的很想享受调校芯片的乐趣。重负载对测试你的CO没有帮助。根据我所阅读的所有资料,你需要一个轻负载,以最小化热量,促使你的CPU达到最高核心时钟。更重的负载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阻止其达到更高的核心时钟,从而可能会发现边缘情况。奇怪的是,最好的稳定性测试之一是Windows恢复。Core Cycler通过自动化每个核心的测试,使其变得简单。
如果这对你来说太繁琐,那也没关系。享受表演,去玩游戏,而不是琢磨和调整。
重负载对测试你的 CO 没有帮助。根据我所阅读的所有资料,你需要一个轻负载,以最小化热量,促使你的 CPU 达到最高的核心时钟。更重的负载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阻止其达到更高的核心时钟,从而可能会发现边缘情况。
Normally that would be true. And you would see that while setting your PPT TDC and EDC. Its about balance with the bigger chips. With my 5600 I set it to my max all core clock and let er rip with Linpack. I took note of what it was pulling, and added those values in bios. I was then able to set -30 and she boosts and holds 4850 for just about everything. Heavy stuff still dips to 4650-4750, but not under.. shit now I have to plug it in again to make sure I am not full of shit. Pretty sure it doesn't go under 4650.. my 5900 was way different, the way I did my 5600 was not working at all for the 5900. I had to take to google for that one
Normally that would be true. And you would see that while setting your PPT TDC and EDC. Its about balance with the bigger chips. With my 5600 I set it to my max all core clock and let er rip with Linpack. I took note of what it was pulling, and added those values in bios. I was then able to set -30 and she boosts and holds 4850 for just about everything. Heavy stuff still dips to 4650-4750, but not under.. shit now I have to plug it in again to make sure I am not full of shit. Pretty sure it doesn't go under 4650.. my 5900 was way different, the way I did my 5600 was not working at all for the 5900. I had to take to google for that one
使用曲线优化器,你是在告诉每个核心以更低的电压运行,从而允许该核心提升更高的频率。在某个时刻,你将没有足够的电压来稳定运行峰值提升时钟。这就是为什么在调整CO时,你需要轻负载。你需要一个能够将CPU推向峰值提升时钟的工作负载,因为在那时可能会出现不稳定。这就是为什么CO如此繁琐。你需要测试每个核心在其峰值提升时钟下的表现,而这是一项不断变化的目标。对我来说,更糟糕的是,当我开始水冷时,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所有这些稳定性测试。更低的温度将允许PBO进一步且更稳定地提升时钟。可能在空气冷却下稳定的设置,因为我无法维持足够高的提升时钟以触发错误。编辑:
你在手动运行所有核心时只需要 LLC 吗?就像 1 个时钟 1 个电压?
我尝试过 LLC 级别 3,时开时关。对基准测试或稳定性没有影响。我在开和关的情况下仍然有正偏移。我打算今后将其关闭。
在默认时钟范围内,我的5900在-30 CO时出现错误。之后我就不太在意了。我认为Windows并不像核心循环器那样使用核心,甚至远远不及。
根据Windows的说法,第二好的核心实际上是我最差的,唯一一个无法在+200下运行-30的。不知道Windows从哪里得到他们的信息...
我学到的一件事是,如果其中一个核心未能通过稳定性检查,至少要下降两个。上下移动一个是毫无意义的努力。经历过这个过程后,我觉得我可能更喜欢我在帖子中早些时候读到的策略,只以5为增量移动。如果-15失败,则下降到-10。
根据 Ryzen master,我的两个最佳核心都有正偏移。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赢得硅晶彩票?
我学到的一件事是,如果其中一个核心未能通过稳定性检查,至少要下降两个。上下移动一个是毫无意义的努力。经过这个过程,我想我可能更喜欢我在帖子早些时候读到的策略,只以5为增量移动。如果 - 15 失败,就降到 - 10。
根据 Ryzen master,我的两个最佳核心都有正偏移。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赢得硅片彩票?
I apparently won the silicon lottery on my 5600X which does +200 at -30 CO (except one core at -28) and IF does 2066, BUT my ram is shit and barely does 4000cl16 at 1.47V at 2T. Guess you can`t win all My Ryzen 3600 was horrible, best allcore it could do was [email protected], I never saw it boosting to 4.2 and all core stock it ran 3.95
我学到的一件事是,如果其中一个核心未能通过稳定性检查,至少要下降两个。上下浮动一个是毫无意义的努力。经历过这个过程后,我觉得我可能更喜欢线程中早些时候读到的策略,只以5为增量移动。如果 - 15 失败,就降到 - 10。
根据 Ryzen master,我的两个最佳核心都有正偏移。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赢得硅片彩票?
Hence why 10 of my cores are multiples of 5 My 3700X was bronze (if bronze = soggy cardboard), my 4650G was bronze, my 5900X is bronze, and I can't be arsed to find out where the all-core for my 5600G is.
旁注,我有点疯狂,要求每个核心进行 4 倍或 5 倍的 68 分钟全 FFT 迭代。然而,我并不是 完全 疯狂。当 Cezanne 不稳定时,它开始发出缓存层次事件 19 的错误报告。我确实是说发出。我从未在 5900X 上见过这种级别的错误报告,肯定是 APU 的问题。
您不必在 Corecycler 中明显不稳定就可以开始收集这些 - 我仍在测试 Huge FFTs 的默认 6 分钟配置,这已经是第 6 次迭代,测试中没有错误。因此,请对您在 Corecycler 中使用的配置非常挑剔,这就是 config.ini 存在的原因。
过去两天里,那里可能有200-300个WHEA。它们每一个都是缓存层次,所以很明显发生了什么。
当我过夜运行时,我认为核心 1 经历了大约 24 次迭代才开始在测试中出错。但我们都知道那是胡说,因为事件查看器看起来像是一个印钞机。这就是为什么在默认测试后我会回到 68 分钟的配置。
放弃了核心循环器。真正的测试是 youtube/SoTTR。当与 CO 一起玩时,我使用 SWAG 原则,也就是科学的野生猜测。仍然会出现各种错误等等。如果没有蓝屏,我就不打算查看事件查看器。
我的核心 0 和核心 1 现在都在 +15。核心循环器不断标记它们有错误。这太荒谬了。要么我有史以来最糟糕的 CPU,要么测试方法有缺陷。
我的核心 0 和核心 1 现在都在 +15。核心循环器不断标记它们有错误。这太荒谬了。要么我有史以来最糟糕的 CPU,要么测试方法有缺陷。
OCCT说什么?如果你在运行PBO并且超频+200MHz,我想你可能会有不那么显著的偏移。
超频我的5600x不起作用,保持PBO自动并忘记它,和我的RAM一样,真是糟糕的RAM。
跳进这个线程,因为我最近得到了一个5900x。我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一次调整一个核心,从-30开始,每次增加5,直到每个核心都能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小时的单核OCCT测试。花了很长时间,但找到了这些极限。尽管在压力测试中表现良好,我的系统几乎可以保证在闲置90秒内崩溃。实际的WHEA错误并没有太大帮助,它们往往指向同一个核心,无论我将该核心设置为-20、0还是+5,因此似乎是其他地方不稳定的误导性表现。没有更好的指示哪个核心导致了问题,我决定每当崩溃时就盲目地将每个核心的偏移量加1。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这样做了3次,但我觉得我现在差不多稳定了。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压力测试似乎没有用,因为如果功耗呈曲线变化,我的问题似乎出现在曲线的底部,因此当核心几乎不工作时,电压不足。
OCCT说什么?如果你在运行PBO并且有+200MHz的覆盖,我想你可能会有不那么显著的偏移。
我还没有尝试 OCCT。我甚至没有运行偏移。它只提升到大约 4900mhz。当我回到家时,我打算把一切恢复到默认设置,看看我是否还会出现错误。有些核心可以在 -10 和更低的曲线优化器下提升到 5050mhz。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我们有核心循环器、OCCT,以及观望的策略。
超频我的5600x不起作用,保持PBO自动,忘掉它,和我的RAM一样,真是糟糕的RAM。
这是我3700X和4650G的故事, 非常差的硅质量的影响。
跳入这个线程,因为我最近得到了一个 5900x。我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一次调整一个核心,从 -30 开始,每次减少 5,直到每个核心都能在单核 OCCT 下无错误地运行一个小时。花了很长时间,但找到了这些极限。尽管在压力测试中表现良好,但我的系统几乎可以肯定在闲置 90 秒内崩溃。实际的 WHEA 错误并没有太大帮助,它们往往指向同一个核心,无论我将该核心设置为 -20、0 还是 +5,因此这似乎是其他地方不稳定的误导性表现。在没有更好指示哪个核心导致问题的情况下,我决定每当崩溃时就盲目地给每个核心的偏移量加 +1。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这样做了 3 次,但我觉得我现在差不多稳定了。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压力测试似乎没有用,因为如果功耗呈曲线变化,我的问题似乎出现在曲线的底部,因此当核心几乎不工作时电压不足。
Welcome to TPU What are the actual WHEA errors though? Cache Hierarchy/L1 error should be the ones that result from unstable Curve Optimizer. Bus/Interconnect and Unknown are usually symptoms of Infinity Fabric, so it'd help to know what IF/RAM setup you're running to rule that out first. But if it is a cores issue, from what you're describing it sounds like an idle voltage issue. Laziest fix is to disable Global C-states and Power Supply Low Current Idle (set to Typical), but really just a band-aid remedy. Have you tried testing stability at no PBO and no offset?
我还没有尝试 OCCT。我甚至没有运行偏移。它只提升到大约 4900mhz。当我回到家时,我打算将所有设置恢复到默认状态,看看我是否仍然有错误。一些核心可以在 -10 和更低的曲线优化器下提升到 5050mhz。
我们有 Core Cycler、OCCT 和等待观察的方法。
也许在CTR中运行一个快速诊断测试,看看它对质量的反馈是什么?不知道全核心质量是否与ST质量相关,但值得一试。如果返回的是一个铜样本,并且对全核心超频的推荐相当低,可能需要稍微降低期望值。
实际上,现在想想,CTR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测试。全核心稳定性通常由你最差的核心决定和限制,这些也是你在CO中需要关注的核心。
您需要在库存中进行CTR,CO会扭曲您的结果
最后编辑:2021年8月10日
对于我的5600X来说,这很简单。将其设置为所有核心-25,失败。-20再次失败,-15成功,自从技嘉发布AGESA更新以来,它一直这样运行。
Occt 很快。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就全部设置好了,之后一直很稳定。
实际的 WHEA 错误是什么呢?缓存层次/L1 错误应该是由不稳定的曲线优化器引起的。总线/互连和未知通常是 Infinity Fabric 的症状,因此了解你正在运行的 IF/RAM 设置将有助于首先排除这一点。
感谢你的解释,因为我从未在任何地方看到过这个说法,但这与我尝试调整时的经验相符。当降低所述核心的欠压时,缓存层次错误会消失,但总线/互连错误仍然存在,列出的核心似乎并不重要。我现在的设置是1800/3600 IF/RAM,这似乎并不算激进。在这些设置下,禁用PBO和CO时系统似乎很稳定,或者即使将PBO设置为主板并禁用CO也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等着看”的问题,直到我找到合适的偏移值。禁用C状态/空闲功耗感觉是个糟糕的解决方案,我想在走这条路之前我会放弃CO。